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專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黨委依法治疆
辦副主任,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畢德國
在“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論壇(2025)”即將召開之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黨委依法治疆辦副主任,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畢德國接受《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專訪,介紹論壇有關情況。
加強與中亞南亞國家法治交流合作,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記者:請簡要介紹論壇舉辦的背景和重要意義。
畢德國:2023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與中亞南亞國家法治交流合作,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和中國法學會精心指導下,在新疆法學會、廣東省法學會、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共同努力下,我們建立起與中亞南亞國家法學法律界交流合作機制,同年10月,在新疆喀什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論壇,來自中國和中亞南亞10個國家百余名中外法學法律界權威專家學者參加,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法治保障”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形成法治共識,達成6項合作協議,發布了《深化“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倡議書(2023)》,提出了推動各國政策規則銜接、打造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執法安全合作、完善國際司法協助工作機制、開展法學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等10項務實舉措,共同擘畫了中國(喀什)—中亞南亞法治合作的美好愿景,對深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法律問題研究,促進與中亞南亞國家經貿往來、人文交流,推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兩年來,論壇機制運行形成哪些成果?
畢德國:我們以論壇機制為紐帶,堅持以法治為引領、以合作為動力、以共贏為目標,積極響應《深化“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倡議書(2023)》,持續推動執法司法領域和法學交流、人才培養的深度合作,不斷促進區域法治“軟聯通”,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不斷促進區域法治“軟聯通”,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一是法治交流合作更寬廣。兩年來,我們設立中亞國家司法檢察研究基地,聯合開展中亞國家檢察和法律制度研究,出版了《中亞國家檢察制度概述》等著作。組織開展“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民商事糾紛解決路徑研究,探索建立民間仲裁、調解、訴訟三位一體的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填補了我區自貿試驗區民商事糾紛解決領域研究空白。深入推進執法司法領域務實合作,貫徹落實《中國—中亞國家最高法院院長會議烏魯木齊聲明》,建立中亞國家司法合作交流基地。二是法治服務保障更強勁。兩年來,我們運用法治手段賦能自貿試驗區建設,推動出臺《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規,建成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喀什“法智谷”、霍爾果斯驛站國際法務區。目前,三大法務區已入駐各類機構72家,線上“云入駐”88家法律服務機構,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2935件,提供涉外公證2377件,仲裁解決爭議標的超19.5億元。支持中國貿促會設立中亞庭審中心、中亞調解中心,鼓勵本地6家律所“走出去”,在中亞等國設立12個境外服務網點,不斷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質效。三是法治人才培養更務實。兩年來,我們深化法學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發起成立“新疆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培養“國家所需 新疆所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建立自治區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推動設立中國政法大學依法治疆研究院,建成“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涉外人才研修中心(烏魯木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烏魯木齊涉外法治培訓中心”,支持建立“一帶一路”(中國—中亞)法學教育聯盟。組建“絲路英才”涉外律師人才庫,簽訂《涉外法律服務合作框架協議》,深入實施“567”涉外律師人才培養工程,鍛造一支高素質涉外律師隊伍。
記者:請您介紹下本次論壇對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揮的重要作用。
畢德國: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明確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強調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親臨新疆并出席多場重要活動,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明確要求,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正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法治進行保障。本次論壇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及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等會議精神,聚焦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法律問題,深化學術交流,凝聚法治共識,達成務實合作,將有力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一是搭建法治交流合作平臺。論壇緊緊圍繞“深化法治合作 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運用法治這一紐帶,破解區域發展中的規則壁壘,為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命運共同體貢獻法治智慧和力量。二是助力區域務實合作。論壇將重點圍繞“一帶一路”經貿投資法治保障、經貿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構建等議題深化交流合作,進一步推動貿易投資、糾紛解決等領域法律規則相銜接,為促進與中亞南亞國家多雙邊合作創造有利條件。三是為維護區域安全穩定建言獻策。論壇將圍繞多雙邊在深化防務、反恐、打擊跨國犯罪等領域合作法律需求,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助力打造和平安寧、休戚與共的安全格局。四是促進法治人才交流培養。論壇設置法治人才交流培養與合作議題,其間中外多所高校將圍繞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入交流研討,力爭達成多項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協議,努力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法治人才。
記者:請您介紹本次論壇有哪些特色亮點?
畢德國:論壇是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不久,在新疆舉辦的一場高規格涉外法治交流盛會,特色鮮明,亮點紛呈。一是規格高。參會的中亞南亞國家增加至11個,中國—中亞合作機制秘書處首次參會。參會嘉賓中,外方嘉賓占三分之一。二是主題新。論壇緊緊圍繞“深化法治合作 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主題,從主旨演講到分議題研討都具有很強的新穎性、前瞻性,契合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這一時代命題,凸顯法治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三是議題多。論壇除主旨演講外,將上屆分論壇設置為平行論壇,設有“一帶一路”與經貿投資可持續發展的法治保障、“一帶一路”爭端預防與解決機制構建、法治人才交流培養與合作3個議題,這些議題對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學術研究、實踐探索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四是學術性強。論壇將有120名中外法學法律實務界、高校權威專家學者出席,主旨發言嘉賓均為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平行論壇發言嘉賓均為分議題領域相關學科帶頭人。此外,本次論壇將首次進行網絡直播,提升論壇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論壇的輻射范圍與社會效應。
為推動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法治智慧和力量
記者:新疆已出臺《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等法規,這些法規對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起到哪些作用?
畢德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新疆是“一帶一路”核心區,擁有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22個自貿試驗區。僅2024年新疆自貿試驗區貢獻進出口額1899.8億元,已成為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法治保駕護航。今年以來,自治區相繼出臺《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口岸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系列重要法規,為新疆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注入強勁法治動能。這些重要法規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探索建立與境外商事調解機構的合作機制,破解貿易投資糾紛規則壁壘,有利于營造開放安全的營商環境。
記者:喀什“法智谷”實現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法律查詢等功能,還創新了“喀什仲裁+深圳調解”模式,這些跨區域法律服務協作對保障新疆與中亞南亞國家貿易暢通起到怎樣作用?
畢德國:“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兩年來,我們著眼于高水平對外開放,按照《深化“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倡議書(2023)》提出的“深化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合作”,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數字法治建設,推出“一攬子”數字法治服務“套餐”,助力自貿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賦能“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比如,喀什地區作為論壇舉辦地,建成了“法智谷”線上線下平臺,線上“法智谷”涉外法律服務大數據平臺(新疆·喀什)整合上海合作組織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法律、案例、機構、律師等全量數據,企業可隨時進行信息咨詢、法律查明。線下,“法智谷”(新疆·喀什)法律服務區引入檢察服務中心、巡回法庭、行政復議、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等多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目前,已有100余家企業入駐“法智谷”。此外,還探索創新了“喀什仲裁+深圳調解”多元化解紛模式,已辦理21宗仲裁及調解案件,爭議金額10億余元。如今,“法智谷”涉外法律服務大數據平臺(新疆·喀什)與烏魯木齊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霍爾果斯驛路國際法務區協同發展,形成了功能互補、特色鮮明的涉外法律服務集群。
記者: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在本次論壇后,將如何進一步深化與中亞南亞國家法治合作?在構建區域法治合作長效機制中,將重點推動哪些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畢德國:共建“一帶一路”是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法治為這條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注入強勁動力。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規格、高水平辦好本次論壇,并以此為契機,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與中亞南亞國家在司法實務、智庫對話、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為推動構建區域命運共同體、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法治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弘揚和傳承“絲路精神”、“上海精神”、“中國—中亞精神”,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是持續深化同中亞南亞國家地方間執法司法領域務實合作,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法治新疆,為積極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創造良好法治環境。二是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法務區建設,提供更優質的涉外法治服務,著力打造立足中國新疆、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服務高地。三是健全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高質量法治護航絲綢之路安全穩定、繁榮發展。四是繼續加強法治文化國際交流,深化多雙邊學術交流研討,大力推進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創造條件、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