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巍巍天山見證滄桑巨變,法治陽光輝映長治久安。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回望崢嶸歲月,法治始終是貫穿新疆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的堅固基石,更是護航2600萬各族兒女團結奮斗、共創美好生活的根本保障。
從城市街巷到鄉村田野,從綠洲沃土到高原牧場,今日之新疆,處處呈現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經濟發展活力迸發、民族團結更加鞏固、文化事業欣欣向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繁榮景象。這份來之不易的祥和與生機,其深層密碼,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深深鐫刻在天山南北的壯麗山河之間,轉化為邊疆穩固、人民幸福的生動實踐。
立法植根沃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邊疆實踐

天山山脈?視覺中國供圖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1979年11月,自治區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邊境管理區安全保衛工作的通告》等三部地方性法規,成為全國省級人大常委會首次地方立法實踐,開地方立法的先河。
70年來,新疆始終堅持立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斷探索開門立法,搭建科學民主立法平臺,豐富拓展公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讓法規制度深深扎根于各族群眾的實踐沃土和共同意愿之中,切實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推進良法善治。
2025年5月的一天,哈密市伊州區西河街道文化路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內,居民們圍坐一起,談論著年初施行的《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給當地帶來的變化。
居民王雅琴指著條例第十六條,自豪地說:“露天宿營和燒烤該不該‘一刀切’禁止?當時經過討論,我們建議劃分‘共享露營區’來解決這個問題,沒想到真被寫進法規了?!?/p>
一年前,正是在這里,王雅琴等人提出的建議,最終被采納并寫入條例,解決了保護生態與滿足群眾休閑需求的矛盾,成為立法吸納民意民智的鮮活注腳。
如今,2個國家級、23個自治區級及各地州市100多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連同立法研究咨詢基地和專家庫,已成為群眾表達訴求、匯聚民智的主陣地,為立法精準對接社會需求提供了堅實支撐。
“借助‘外腦’‘智庫’,保證立法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弊灾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張永江說,近年來,新疆立法工作逐步實現從“有法可依”向“良法善治”的躍升。
目前,新疆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180件,現行有效的法規性決議決定和重大事項決議決定52件,設區的市、自治州、自治縣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203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具有新疆特色的地方性法規體系正不斷健全完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古城保護條例》精妙平衡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改善原住居民生活的雙重目標,讓千年古城在法治守護下煥發時代新生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協同、司法保障”的工作格局,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法治護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權益保障條例》有效拓展婦女參政渠道、消除就業歧視、強化安全保障,為新疆婦女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支撐……
一部部帶著泥土芬芳、飽含人民智慧的法規條例,如一塊塊堅固的基石,共同壘砌起支撐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法治大廈?!傲⒎_步延伸到哪里,全過程人民民主就踐行到哪里?!睆堄澜莱鲂陆裰髁⒎ǖ木琛?/p>
張永江表示,未來將繼續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認真開展立法研究,找準立法需求,探索開展具有先導性、引領性、前瞻性的地方立法,著力發揮法規的引領、規范、保障和推動作用。
執法司法為民:法治力量傳遞公平正義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新疆堅持依法治疆、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現實。
在祖國西大門霍爾果斯口岸,一場靜水深流的執法變革令人耳目一新。針對經營主體反映的“多頭檢查”“重復執法”等痛點,霍爾果斯市市場監管局在自治區法治督察組推動下,創新推出“觸發式監管”模式,建立起覆蓋1470家企業和1136戶個體工商戶的監管數據庫,科學設定監管“紅線”。對信用良好、規范經營、未觸及紅線的企業,最大限度做到“無事不擾”,讓其心無旁騖謀發展;對觸碰監管紅線、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精準識別、快速響應、依法處置。
監管模式從“粗放式”邁向“精準化”,這一轉變不僅降低了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還借助“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等創新做法提高了執法效能,當地企業對市場監管工作的滿意度顯著上升。一位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動情地說:“以前聽到‘檢查’就緊張,現在感受到的是精準服務的溫度。這樣的監管,讓我們對法治化營商環境更有信心!”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基層一線,法官們用智慧和溫度詮釋著司法為民的真諦。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什托洛蓋鎮人民法庭庭長王德倡常年在牧區奔波。面對一起因8萬元養殖借款引發的鄰里糾紛,他沒有簡單判決。他運用“一八四”調解工作法(圍繞“一個目標”化解矛盾,運用“八種技巧”溝通疏導,注重“四種情感”修復關系),先“背靠背”耐心傾聽雙方積怨和訴求,再“面對面”釋法明理,明晰權利義務,最后巧妙地以一場草原賽馬的邀約,重建了雙方瀕臨破裂的信任。
“在牧區,鄰里鄉親的情誼重于金錢。硬判或許能了結債務,卻可能結下心結。‘法為基、理為據、情為橋’,才能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蓖醯鲁f。
2024年,新疆全區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矛盾糾紛29.2萬余件,調解成功28.8萬余件,調解成功率逾98%。這組沉甸甸的數據,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新疆結出的豐碩成果,也是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的生動體現。
法治監督護航:筑牢風險防控的銅墻鐵壁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防范風險,重在法治。新疆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挑戰、抵御風險,不斷完善風險防控機制,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保駕護航。
法治督察是推動法治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的“利劍”。在墨玉縣,一次常規的法治督察,揭開了某農業企業長期拖欠扶貧基地土地租金的“蓋子”,涉及多名群眾切身利益。督察組立即啟動督辦程序,督促當地政府嚴格依法履職。最終,通過法律途徑為群眾追回104萬元,更倒逼周邊企業主動補繳租金,規范了市場秩序,充分彰顯法治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方面的剛性與權威。
2024年,全疆法治督察共推動糾正行政執法問題案件94件,有力促進了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執法公信力顯著提升。
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前沿,法治發揮著制度性、基礎性的保障作用。莎車縣在行政復議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復議+反饋”機制頗具成效。復議機關在依法糾正具體行政違法行為的同時,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向相關執法單位發出具有針對性的《行政執法建議書》,推動其完善內部工作流程、細化執法標準、堵塞制度漏洞。
2024年,莎車縣行政復議案件的糾錯率達到43.3%,通過這種“辦理一案、規范一片”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執法行為的規范化、標準化,執法案件的整體合法合規率得到明顯提高。這既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法治路徑。
復議機制創新之外,行政復議的“減壓閥”作用同樣顯著。2024年,新疆部署開展“行政復議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全區行政復議機關聚焦涉企行政爭議,全年辦理相關復議案件673件,通過撤銷、變更、確認違法、責令履行等法定方式,直接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37億元。這不僅是可觀的經濟效益,更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法治實踐答卷。行政復議作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和監督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效能日益彰顯。
法治信仰生根:潤澤人心的精神滋養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狈ㄖ涡陆ㄔO的深遠意義,不僅在于制度的完善和行為的規范,更在于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內化為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信仰和自覺行動。
全民普法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長遠基礎。新疆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推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宗教活動場所。在喀什地區疏附縣,“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員化身“法治宣講員”,用帶著“苞谷馕”香味的樸實語言,把憲法和民法典、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等送到村民炕頭、田間地頭。在伊犁河谷的牧區小學,“馬背上的普法課堂”成為特色,法官、檢察官、律師為孩子們講述法治故事,播撒法治的種子。在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城市,精心打造的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法治文化長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將法治元素無聲融入城市肌理和日常生活,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接受法治熏陶。
如今,在新疆各地,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日益濃厚。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一起因草場邊界引發的多年鄰里糾紛,最終在鄉司法所和“法律明白人”的耐心調解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相關權屬證據得以圓滿解決,雙方當事人冰釋前嫌。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某企業面臨合同糾紛,在專業律師建議下選擇通過商事調解中心進行調解,不僅高效化解了紛爭,維護了寶貴的商業合作關系,還大大節約了訴訟成本。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鮮活故事,正是法治信仰在天山南北開花結果的生動寫照。
當庫車市阿格鄉阿格村村民靠旅游餐館增收、精河商戶享“跨區通辦”便利、和布克賽爾牧民糾紛和解、哈密河濕地公園游客愜意露營……法治已從抽象條文化為2600萬新疆各族人民可感可及的安全感、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滿滿當當的幸福感。這份源于法治的安寧與滿足,正是新疆社會穩定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這份浸潤生活的法治力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回溯70年歷程,新疆始終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讓法治建設與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民生改善同頻共振、相互促進,走出了一條兼具邊疆特色與時代特征的法治建設光輝道路。
法治引領垂范:壓實“關鍵少數”的責任擔當
推進依法治疆,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新疆緊緊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以制度剛性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自2022年起,一項覆蓋全疆的制度性安排持續深化——每年,新疆14個地(州、市)和自治區相關部門的黨政主要負責人,都要向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員會進行專題述法。這不是簡單的述職,而是對“一把手”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集中檢閱。
會上,述法者既報成效也擺問題,自治區主要領導直指要害;會后,整改清單限期落實。這一機制層層傳導壓力,讓“法治是硬任務”成為共識,發揮出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引領作用。
2024年,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26個單位主要負責人走進直播間,向社會各界現場直播述法,135名各單位服務對象現場聽取并評議,直播間觀看人數達1萬余人次。
與述法機制相輔相成的,是覆蓋全疆的“法治講堂·逢九必講”學習平臺。每月9日、19日和29日,成為新疆各級干部雷打不動的法治“充電日”。每到這一天,全國知名專家學者會為全疆各級領導干部上一堂法治課。
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逢九必講”不僅傳遞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法治思維,引導各級干部自覺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
這種以常態化機制培育法治思維的實踐,在全疆各地得到了針對性延伸,各類精準化法治培訓持續走深走實。在喀什地區,行署專員帶頭參加“法治思維與法治政府建設”專題學習,政府系統紀法大講堂已連續舉辦多年;阿勒泰市打造“智啟金山·干部講壇”,全面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的能力;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組織“法治大講堂”,覆蓋州縣鄉三級干部,重點研學新頒布法律法規及其實施要點……
阿勒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海拉提·阿亞提汗聽完培訓后說:“作為執法部門,更要強化法治意識,既要堅持公平公正,又要注重程序合法?!?/p>
一系列扎實舉措,都致力于增強新疆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本領。如今,新疆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厲行法治、依法履職的“頭雁效應”日益顯現,“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的示范價值也愈發突出。
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畢德國所說:“如今的新疆,法治精神宛如一顆富有生命力的石榴籽,孕育、開花、結果。‘聚法治之力,筑發展之基’成為群眾共識,良好的法治環境已成為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七十載法治筑基,天山南北換了人間。面向未來,新疆將持續高舉法治旗幟,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當法治成為全民信仰,新時代新疆的畫卷,必將在法治基石上綻放更璀璨的光彩——天山永沐朝陽,邊疆長治久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民主法治建設成就與展望”系列報道之一|依法治疆筑就天山豐碑)
文/李增高?張磊?布瓦加爾·麥麥提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2025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