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月27日,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組織基層法院法官到綜治中心參觀。通訊員 魏薔攝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是首府中心城區之一。該區委、區政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首府率先建成集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兩大職能為一體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構建“六橫三縱”工作體系。橫向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律師調解、行業性調解、專業性調解聯動區屬成員單位、各類社會組織;縱向牽引街道、社區、網格,搭建起直面群眾、解決訴求的“服務部”。
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
“我給朋友借了2萬元,卻不慎將借條丟失了,討要了很多年都沒有結果。我將此事反映到綜治中心后,沒想到僅用了2天時間,欠款就要回來了。”3月12日,烏魯木齊市民張先生對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表示感謝。
當天,記者在綜治中心接待大廳看到,這里寬敞明亮,群眾絡繹不絕。接待大廳內設置了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公證服務、律師咨詢、司法鑒定等10個服務窗口,群眾可根據需求在相應的窗口辦理業務,反映訴求。
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魏薔向記者介紹,該中心于2024年8月投入使用,占地36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按照“1廳+5區+N室”模式運行。“1廳”為綜合受理接待大廳,一站式受理群眾遇到的各類問題;“5區”是針對疑難復雜問題,設置的共享服務調解區、指揮調度保障區、檢察服務區、訴訟服務區和社會風險防控區,均有專業人員向群眾提供服務;“N室”是根據群眾需求設置的心理咨詢室、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室、“石榴花”婦女兒童絲路護翼工作室等10個特色功能室。
目前,綜治中心共有25家單位進駐,其中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等7家單位常駐,其他18家單位結合階段性矛盾糾紛特點和走勢,采取輪駐和隨駐的方式參與綜治中心工作。
25家單位實行合署式辦公、一體化調度、專班化管理,在沙依巴克區委政法委的統籌保障下,讓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能在一個地方解決。
綜治中心運行以來,接待來訪群眾2027人,其中法律援助596人,全區“12345”便民服務熱線投訴率同比下降23.3%。

3月12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法官邊金蕊在綜治中心“云”法庭調解糾紛。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楊蕊攝
矛盾糾紛專業化調處
在綜治中心二樓,記者看到這里不僅有專業人員在調解糾紛,還有檢察官受理案件,法官開庭審案。針對無法到現場參加庭審的人員,還專門設有“云”法庭。
徐杰是綜治中心特邀調解員,從綜治中心運行至今,他每月調解案件20多起。徐杰曾在沙區法院擔任了5年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的案件達500起,積累了豐富的調解經驗。他介紹說:“綜治中心使用后,多部門合署辦公,化解糾紛更加方便。”
令徐杰印象深刻的是,今年2月,轄區一家物業公司負責人來到綜治中心反映172家住戶拖欠2年物業費,希望能夠盡快要回35萬元欠款。
接到投訴后,徐杰與172家住戶聯系,大家普遍反饋不交物業費的原因集中在所住小區未辦理房產證、電梯維修不及時、物業服務不到位三個方面。
為化解糾紛,徐杰聯合法院等相關部門人員一起給住戶解釋房產證辦理流程,和物業公司人員協商電梯維修事宜。經過調解,物業公司向172家住戶減免3個月物業費,并維修問題電梯。172家住戶依據調解方案,陸續繳納了物業費。
2024年8月27日,外來務工人員艾某在烏魯木齊市七道灣龍盛街附近被一輛私家車撞倒,導致脊椎移位,生活不能自理。這起事故中,私家車主負全責。肇事者拒絕先行賠付,也不愿墊付手術費和護理費,致使艾某陷入困境。
同年12月,艾某來到綜治中心求助。在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和新疆光至律師事務所律師的調解下,由承保肇事車輛的保險公司對艾某先行賠付。目前,艾某已回到家中休養。
2024年9月24日,2名外來務工人員向綜治中心反映欠薪問題,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幫助務工人員整理證據材料并代寫訴狀,勞動監察部門和法院溝通立案。通過法律途徑,成功幫助2名務工人員要回了工資。
針對疑難復雜糾紛,綜治中心還構建“律師+調解”服務外包模式,聘請專業律師團隊,導入法治化“路線圖”全程跟蹤化解,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3起。
綜治中心始終把非訴訟機制放在前,對于調解成功的案件,直接在綜治中心進行司法確認,提升調解效力;對于調解不成功的案件,可在綜治中心立案速裁。從去年8月至今,綜治中心已立案800余件,調解率達50%。

3月12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郭曉霞在綜治中心向記者介紹沙區的法治發展歷程。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楊蕊攝
擦亮聯動糾紛金字招牌
“以往群眾遇到問題,需要去多個部門反映。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以來,有力推動了各類法治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矛盾糾紛的實質性化解,轄區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3月12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郭曉霞在采訪時說道。
郭曉霞介紹,沙依巴克區既有商貿發達、底蘊豐厚的城市商業核心區,又有傳統服務產業集中、缺乏新動能的老舊業態聚集區。
近年來,隨著征地拆遷、房產逾期、物業服務等社會領域風險凸顯,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日益增多。
為了解決群眾的困難訴求,2023年初,沙區開發建成了“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填寫相關需求,由政府相關部門線上處理。該平臺運行至今,已妥善解決群眾遇到的各類糾紛1.2萬余件。
2023年11月,“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線上線下聯動解紛工作法被評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為擦亮聯動解紛金字招牌,“百姓說事云·書記直通車”專班作為綜治中心的一個特色功能室,讓解紛線下可見。
綜治中心通過“莎莎說法”普法直播間,每周二、周五結合群眾反映的問題,由檢察官、法官、律師等專業人員開展線上普法,有效提升群眾的法治意識。
為緩解群眾心理壓力,綜治中心每周五邀請心理輔導專家為來訪群眾開展心理疏導,從心理上解疙瘩,促進糾紛化解。
“入駐綜治中心以來,我們在法律程序上對案件的立案、審理等環節進行嚴格監督,確保司法程序合法、公正,打消了群眾不能訴、不敢訴的顧慮,對群眾進行釋法說理,妥善解決矛盾糾紛。”烏市沙區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張靖婉告訴記者。
烏市沙區人民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法官邊金蕊感慨道,綜治中心運行以來,緩解了法院的庭審壓力,為當事人提供了一個快速化解糾紛的通道。
“我區將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理念,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打牢基層基礎,全鏈條分層分級分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營造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郭曉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