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近日,庫車市人民法院牙哈人民法庭在牙哈鎮克日希村村委會舉行一場巡回審判,為旁聽群眾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強調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不履行贍養義務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阿某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5名子女協商由長子克某居住老宅并照料父親,其他子女常態探望。但克某卻疏于照料、未履行贍養責任,該村村委會和牙哈鎮綜治中心多次調解無果,阿某將克某訴至法院。
為便于老人訴訟,牙哈人民法庭派出“法護銀齡”服務隊,前往克日希村村委會審理此案,也希望通過巡回審判,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民法典中明確規定,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你們自己也有子女,如果將來他們這樣對你們,是什么感受?”庭前,法官奧斯曼·庫爾班聯合村委會干部,組織雙方調解,從法律和道德的層面向大家闡述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義務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一番釋法說理后,克某表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阿某也解開了心結。法官根據老人意愿、子女經濟情況等因素,引導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克某繼續承擔主要贍養義務,其他子女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照顧。
“現場調解的效果非常好,不僅維護了老人的合法權益,也讓大家學到了贍養老人的法律知識。”克日希村黨支部書記希爾艾力·艾則孜說。
同樣因子女未履行法定贍養義務,向法院求助的還有拜城縣居民鄢某。
為解決鄢某的贍養問題,拜城縣人民法院“天平暖拜城”服務隊與人民調解員、志愿者等組成調解團隊,先與鄢某子女溝通,梳理矛盾焦點,再上門調解,提出可行方案,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從今年1月開始,鄢某的4個子女每人每月向其支付500元贍養費。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老護老是全社會應盡的共同責任。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兩級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涉老年人權益保障案件辦理水平,成立“法護銀齡”“天平暖拜城”服務隊,為老年人開辟“綠色通道”,將適老訴訟服務貫穿訴前調解、立案、審判、執行各個環節,讓老年群體享受更優司法服務。
60多歲的李某,為補貼家用,外出務工。2019年3月,李某受舒某雇用管理工地,工程竣工后舒某以資金緊張為由未支付12.09萬元勞務費。2021年3月,李某查出骨髓腫瘤,急需用錢治療。多次討薪無果后于2024年年底將舒某訴至烏什縣人民法院,要求其支付勞務費及利息。
考慮到李某病情,承辦法官謝紫蘭立即與當事人溝通,組織雙方調解,融合“情理法”,找到化解矛盾的最佳平衡點。經反復勸說,這起糾紛解決在訴前,舒某一次性給付李某勞務費及利息共計13.19萬元。
2024年1月,新和縣某鄉村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老年人王某駕駛三輪電動車與對向機動車碰撞,造成10級傷殘。交通管理部門認定雙方承擔同等事故責任。
王某治療花費3萬余元,而事故另一方艾某及其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僅愿支付1萬元,給王某家庭帶來很大負擔。王某將艾某和保險公司訴至新和縣人民法院。
立案后,法院采取快速立案、快速審判方式,依法判決艾某與保險公司向王某支付醫療費用、營養費等各項費用7萬余元,王某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王晨 通訊員 曹春華 宋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