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同一個病癥,換一家醫院就重新做一次檢查?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不互認是困擾患者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可喜的是,這一情況在新疆正逐步得到改善。據報道,截至目前全區428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已全面落實377項檢查檢驗項目互認。
推進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是我區持續深化和拓展醫療衛生領域改革的具體舉措。今年8月,為解決重復醫學檢查檢驗、加重群眾負擔問題,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出臺《自治區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實施方案》,努力打通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梗阻。據統計,截至10月30日,全區428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全面落實檢查檢驗項目互認,累計互認9萬余人次、13.7萬份,累計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1300余萬元。可見,開展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可以明顯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驗檢查,減輕群眾的就醫負擔,在改善就醫體驗的同時還能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
改革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推進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服務理念與模式的創新,體現了改革的深度和溫度。除了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信息需要通過改革舉措來實現互通互認。比如在住房公積金異地互認互辦、社保關系轉移接續、企業信用信息跨區域互認、人才評價互認等方面,還存在換一個省份甚至一個城市,就需要重新認證,讓辦事群眾和企業疲于奔命的現象。
破解這些堵點和難點,需要各地各部門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以改革降門檻、破壁壘、除阻礙,加強信息化建設,健全協同推進機制,促進跨地區、跨部門工作協同,切實解決標準規范不夠健全、互通互認機制不夠完善、共享服務體系不夠完備的問題,讓各類信息互通互認更“絲滑”。這既是對群眾訴求的積極回應,也是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題中之義。
改革承載著廣大群眾的殷切期待。我們期待更多互通互認落地見效,讓人民群眾更多感受到改革帶來的新變化和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