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于老師,你要的報紙我們帶過來了。這些水果放桌上,你要記得吃。有重東西要搬就吭聲,千萬不要再‘逞強’了。”10月31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新疆農業大學派出所四合院便民警務站的輔警們來到轄區居民于蘭老人家中探望,談話透出濃濃的“家人味兒”。
84歲的于蘭是新疆農業大學退休教授,就住在便民警務站附近,長期相處,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于老師是獨居老人,我們格外關注她,就怕有什么閃失,而她遇到事情又不愛吭聲,所以每天都要問問情況。”便民警務站輔警殷宏鋼說。
2019年,殷宏鋼來到這個便民警務站,就和同事們一起主動承擔起了關愛老人的責任。“于老師很有愛心,一直投喂小鳥和流浪貓狗,每次買的貓糧狗糧都很重,還非要自己搬運,我們都‘盯’著呢,誰看到了都趕緊過去幫忙。”殷宏鋼說。“我有勁兒,20公斤都能提動。”于蘭補充一句,而殷宏鋼則佯怒說:“要聽話!”
今年3月,于蘭在單元門口不慎摔了一跤,雙臂受傷。便民警務站副站長閆雹訶和殷宏鋼、西克然木·買蘇提等同事輪流在調休日住在于蘭家中照料。“喂飯、喂水、喂藥,扶我到衛生間,多虧了這幫孩子。”于蘭眼中滿是感動和笑意。
于蘭住在老住宅區,陽臺窗戶縫隙大,冬天漏風,之前她掛著塑料窗簾擋風,今年中秋節之前,便民警務站的小伙子們買來密封條堵住了縫隙,這下家里暖和多了。
“于老師人特別好,鄰居有人遇到事情她都會幫忙,還資助了不少學生,我們都要向她學習。”小伙子們說,于蘭助人為樂的精神一直感染著大家,而他們為于蘭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10月30日,于蘭曾經資助過的一名研究生給她送來了家鄉的南瓜,她又轉贈給精通廚藝的便民警務站輔警庫都斯·牙生,中午時分,庫都斯的媳婦就給她送來一籠熱騰騰的薄皮包子。“我剛在鄰居家吃了一碗抓飯,看到香噴噴的包子,又忍不住吃了5個。”于蘭樂呵呵地說,自己飯量還是不錯的。
“我常和親戚朋友說,不要擔心我一個人住,我身邊有這么多警察孩子。”便民警務站的小伙子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都是于蘭眼中的孩子。他們還真是不見外的自家人,于蘭有一輛電動輪椅,沒怎么用過,小伙子們發現后拿來玩,沒幾天就給玩壞了,他們像小孩一樣承認干了壞事,又速速買來零件修好了。
“于老師就是我們自家奶奶。”便民警務站的沙達木·努爾買買提告訴記者,自己家遇到困難時,于蘭慷慨資助了他;一次他腳崴了,于蘭細心地買了大號軟拖鞋送給他。而于蘭向記者談到和沙達木的相處細節,是這樣說的:他每次從喀什的家里回來,都帶著父母送我的禮物,有鈣片、護膝,還有電加熱的鹽袋子。他們都記得對方對自己的好。
“和于奶奶相處久了,我們的普通話水平提高了。”常去探望于蘭幫她搬重物的輔警努爾買買提·孜拜衣說。于蘭精通維吾爾語,便民警務站的小伙子們大多是少數民族,他們相處時常常是普通話與維吾爾語無縫切換,交流起來有一種輕松幽默的默契。
事實上,于蘭還是派出所和便民警務站的“智囊”,辦案的少數民族民警寫案卷時,吃不準一些專業術語的翻譯,都來請教于蘭。
“于老師和鄰里都很熟悉,也很有威望,調解糾紛少不了她幫忙。”一次,于蘭的一名鄰居醉酒后損壞了門口商店的物品,回到家里還朝妻子發火,便民警務站的小伙子們出警后勸說無效,就搬來了“救兵”于蘭。那位鄰居見到于蘭就冷靜下來,向妻子道歉,并賠償了商店的損失。
“我們和于奶奶的相處,已經不分工作和生活,我們就是一家人。”努爾買買提說。“我就念著這些孩子們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這比什么都讓我開心。”于蘭慈祥的話語里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