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再唱一首好新疆,
我的兄弟和姐妹。
團結給你一個擁抱,
看各族人民親如一家人。
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名叫《和諧新疆》,歡樂的節奏和深情的旋律唱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族群眾親如一家、互幫互助的和諧景象。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次年,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來到新疆,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多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推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相關法規規定之中,修訂相關法規規定、調整相關政策,為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歌舞曼妙,民居古樸,馬蹄噠噠……7月以來,新疆持續迎來暑期旅游高峰,各個景區、景點游人如織,游客們親近自然飽覽美景,感受民俗文化領略鄉土風情,盡情享受假期的美好時光。
位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南部的喀贊其民俗旅游區,熱鬧的街區與寧靜的巷道并存,傳統民俗與現代時尚輝映。
漫步其中,悠揚的手風琴聲縈繞飄蕩,宛如一首首古老的詩篇,訴說著伊寧的美妙故事,引來游客紛紛駐足欣賞。演奏手風琴的是六星街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樂隊主創亞歷山大?扎祖林,是一名俄羅斯族巴揚藝術的守護者。他說著一口帶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話,向慕名而來的游客介紹自己最心愛的琴。
樂隊中的另一位成員海扎托拉?艾尼瓦爾是塔塔爾族,他與亞歷山大的緣分始于30多年前的琴音之交。2019年,他們攜手其他6位琴友,共同組建了這支樂隊。如今,樂隊已匯聚13名不同民族的成員,經常受邀到各地演出。樂隊演奏的曲目既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我和我的祖國》等經典歌曲,也有《思念》《阿拉勒木》《黑走馬》等頗具地方特色的民歌。
海扎托拉?艾尼瓦爾說:“每首曲子都是伊寧民族文化多元交融的生動展現,也是伊寧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有力見證。”
這一曲曲動聽的歌聲和美妙的琴聲飄進聽眾心里,演繹出一個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動人故事。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而這離不開法治的護航。2024年1月1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條例》正式施行。
這是全國首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性法規,也進一步為伊寧市以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確了方向、開闊了思路。
說起這部條例的制定,伊犁州人大代表鐵留別克?阿合勒別克動情地說:“伊犁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幸福家園,有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等47個民族,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我們有必要對已有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梳理、提煉、固化,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守護好民族團結生命線。”
2023年,在伊犁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鐵留別克?阿合勒別克等10名代表聯名提出立法議案。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伊犁州人大常委會通過專題調研、召開座談會、函詢等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歷經三次審議最終交付表決。在伊犁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江爾森?努爾阿西看來,一般法規草案經人大常委會會議兩次審議即交付表決,但該條例的出臺歷經三次審議才交付表決,目的就是為了更加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從伊犁州實際出發,解決突出問題。
《條例》明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立法宗旨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伊犁州人大代表、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馬幸榮說:“這必將有力引導各族群眾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不僅僅在伊犁州,2009年新疆制定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條例》,標志著自治區民族事務治理邁上了法治化軌道。
2016年1月1日,在總結民族事務治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正式實施,著力推動了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進程。
2021年3月,新疆深入總結一系列實踐經驗,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凸顯新疆地方特色,標志著新時代的新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了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新階段。
此外,新疆還制定出臺修訂語言文字工作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強化中華民族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通過持續實踐和探索,新疆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不斷健全完善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地方性法規,為當地開展民族事務治理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進步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疆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周勤說:“下一步,將始終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將經過長期實踐檢驗、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舉措轉化為地方性法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等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鞏固拓展立法成果
立法為民族團結進步護航,不僅讓天山南北各民族擁有和樂融融的生活氛圍,也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汗都村曾是深度貧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19年,該村脫貧摘帽,2023年,年人均收入已增至15952元,全村272名富余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走出家門,走進工廠、企業,融入各行各業,實現了身份的轉變。
回想當年的情況,村黨支部書記艾力?瓦依提感觸頗深:“礙于交流不暢,村民很難走出去就業;加上理解不到位,很多村民學了增收致富的新技術和好辦法,可一到操作的過程中就打了折扣,沒有把學習內容真正發揮出來。”
為了帶領村民盡快脫貧,艾力?瓦依提下決心要帶領村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他總結制定了以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主、學習農業生產實用技能為輔的辦法,組建教學團隊,開辦培訓班。“我們還依托‘石榴國通語智能學習系統’,讓大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學習。”
“石榴國通語智能學習系統”是全國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創辦人庫爾班?尼亞孜與新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合作開發的微信小程序,實現了“線下集中培訓+線上學習和訓練+寓教于樂相結合”教學模式的落地,為各類受教群體,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了更多渠道和方式。
庫爾班?尼亞孜表示,該學習系統除了常規的聽、說、讀、寫等功能外,針對農牧民、產業工人、青壯年勞動力等群體還提供了有針對性的不同學習內容,同時還配有打分系統,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估。
據悉,“石榴國通語智能學習系統”自2023年6月運行以來,注冊人數已達93萬,現在仍在持續增長。
“以前因為交流不了,找工作很困難。”汗都村村民庫爾班?熱合曼就是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眾多受益者之一。現在他成了一名銷售人員,一個月能掙好幾千元。“我感覺自己越來越自信,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他說。
2023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決定》,其中強調,堅定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統籌協調學校教育與社會普及,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質量和水平,提高各族群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
今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大力開展面向基層干部、青壯年勞動力等人群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這讓庫爾班?尼亞孜十分高興。他說:“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才能為社會發展作更大貢獻。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漂亮的中國字,人生將更精彩。”
對于這些來之不易的立法成果,怎樣才能讓其長久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守護者?
就在今年4月和6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分赴烏魯木齊市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對兩地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的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周勤說:“我們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工作監督、執法檢查、專題調研等多種監督形式進行監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一委兩院’改進工作,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疆實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自治區法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畢德國表示,堅持把依法治疆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動從立法和制度層面增進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這一共有身份的認同。
心手相連守望相助
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水兒童獻出生命的壯舉感人肺腑;救治斷臂男孩的愛心接力震撼人心;村民自發送別駐村干部場面令人動容;團結大院鄰里間互幫互助充滿溫情……這一個個民族團結故事,是天山兒女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和最好詮釋,而書寫民族團結壯美畫卷,依靠的正是法治的堅實支撐,以法治保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2年6月,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6小隊的學齡兒童穆再排爾?麥合木提被確診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得知穆再排爾?麥合木提患病后,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艾日克貝西村工作隊迅速安排人員,制定幫扶救助方案。
為了讓穆再排爾?麥合木提一家無后顧之憂,工作隊員詳細了解農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程序、報銷手續,以及治療期間需要收集的資料,積極對接疏附縣紅十字會,為孩子尋找骨髓移植匹配者。得知在喀什就診的醫院建議小穆轉院至烏魯木齊時,工作隊又先后多次前往喀什,與醫生面對面溝通轉院事宜。
經過兩個多月的協調救治,穆再排爾?麥合木提手術順利,恢復良好。說起此事,他的嬸嬸塔吉姑麗?艾麥提止不住地道謝,向駐村工作隊表達謝意。
像這樣的故事,經常發生在新疆上萬個駐村工作隊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跨越民族和年齡界限的情誼愈發深厚。各個駐村工作隊隊員同村民相互影響、相互扶持,共同為改變鄉村面貌貢獻力量。村民們的心靈也在駐村工作隊員視鄉村如家鄉、待村民如親人的過程中逐漸靠近,深受感動。這一場場雙向奔赴的情誼,正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新疆的每一寸土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中提到,居(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工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條件,形成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鄰里關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在地方立法中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出具體規定,還得想方設法實施好,發揮出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
對此,艾日克貝西村第一書記、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艾日克貝西村工作隊隊長陳強表示,唯有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法治思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今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當前新疆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已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90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4個。組織2653所學校、399.8萬名青少年學生與其他省區市青少年結對子、交朋友,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畢德國表示,要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融入日常工作中,把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體落實到行動上,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訓,創新民族團結形式載體,落實維護民族團結務實舉措,強化民族政策法規宣傳,凝聚民族團結同心力量,不斷增進新疆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好地促進法治建設成為穩疆興疆的堅強保障,以法治之光照亮民族團結進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