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疆平安網訊 10月26日,以“新疆各民族文化繁榮興盛”為主題的第二屆新疆人權事業發展論壇在新疆師范大學舉行。論壇旨在發揮專家學者研究所長,通過探討交流,積極為抵制虛假信息、反對謠言偏見提供學術支持。

“我曾兩次到訪中國新疆,所看到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從飲食習慣、穿著、語言等都保持著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尤其是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展演令人印象深刻,讓我真實感受到了中國在保護和傳承各民族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埃及政治評論家、埃及門戶網外事新聞主編艾哈邁德·蘇萊曼結合來疆經歷,表示被新疆各民族和諧共處、文化多彩多姿的場景深深打動,要將新疆美好的真實景象傳遞給更多埃及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許建英說,長期以來,新疆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目前新疆各民族主要使用10種語言和文字。新疆各民族藝術家使用多種語言開展文學創作,出版了大量文學藝術作品,甚至形成重要的流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例如“新邊塞詩”和“中國西部文學”等流派都是其中的代表。
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11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分享了他們對中國新疆保護、傳承和創新各民族文化的真實感受,充分展現了新疆各族群眾享有平等文化權益的事實,并從多方面闡釋了新疆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以此揭露美西方反華勢力炮制的所謂新疆“文化滅絕”的謬論和“以疆制華”險惡圖謀。
近年來,新疆深入推進文化潤疆,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并以地方立法來保障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石窟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麥西熱甫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