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近日,青海“海北黨務”通報了一些地方和單位在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方面重視不夠、不徹底和不到位的問題。基層干部和群眾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祁連縣衛生健康局便是典型,其突出表現為擁有大量職能重復且人數眾多的微信工作群,政務服務應用程序冗多的問題。(10月17日 《新京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對全社會行業的不斷滲透,我國政務服務的工作方式得以變革,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與此同時也滋生出新瓶裝舊酒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這種重形式輕效能、重表面輕實際的功績主義不僅讓干部們叫苦連天、工作質量大打折扣,而且也違背了數字賦能政務的初衷。因此,提升群眾滿意度必須要及時給基層干部松綁減負,不可以讓科技成為工作上的枷鎖,耽誤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形式主義作為老生常談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下披著技術的外衣搖身一變。用表面功夫的形式代替了穩扎穩打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隱藏了社會矛盾和群眾問題。數字時代的形式主義具體表現有:微信工作群和政務APP過多過雜且功能作用重復;走馬觀花式的拍照打卡“曬”功績,沒有真正了解群眾需求;PPT形式的面子工作匯報,工作流程變簡為繁;以點贊評論轉發作為干部工作績效的衡量指標;群里頻繁“冒泡”地阿諛奉承討好上級領導等。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歸根結底是領導們怠政懶政,追崇官僚主義、庸俗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心理作祟。為什么形式主義一直死灰復燃,究其根本是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責任心不足,在思想和認知層面出現偏差。有些部門認為只要應用程序用的多就能夠落實政策指標,解決社會問題,完全忽視了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的重要性。另外,長期處于基層工作中的干部們對于上級的不合理安排敢怒不敢言,只能通過敷衍了事來完成工作,久而久之便產生懈怠心理,導致“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不斷出現。
根治形式主義問題,除了中共中央出臺戰略部署之外,更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結合自身實際自查自糾,正視工作責任,多方合力建立起高效協同、橫縱聯通的工作機制。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根除形式主義頑疾,打通基層干部與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促進問題的解決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與此同時,我們始終應清晰認知到技術只是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而非成為主宰我們思維與行動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