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在新疆東疆邊陲,大漠深處,山連山,峰接峰,一望無際戈壁灘,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下馬崖鄉就夾在天山東麓的一道褶皺里。
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哈密邊境管理支隊下馬崖邊境派出所就扎根在這里。不論時間多久,警民魚水深情始終未變。
下馬崖邊境派出所成立于1964年,建所60年來,歷代民警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把心放在群眾身上”,扎根大漠戈壁。派出所民警接力傳承,盡職盡責守衛邊疆,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幫助當地群眾解決難題、發展產業,在祖國邊疆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譜寫“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生動樂章,讓下馬崖鄉成為天山南北穩定祥和、各族人民安居樂業良好局面的生動縮影。
60年來,下馬崖邊境派出所先后被黨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連續35年7次被國務院、國家民委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被公安部命名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榮立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21次。
真情為民奏響休戚與共和諧曲
近日,在下馬崖鄉市場內,民警何春明和同事一起,爬著梯子、擰松門牌架螺絲,為商戶更換新的門牌。
伊吾縣下馬崖鄉新絲路社區村民 如先古麗·卡德爾說:“派出所的同志們特別好,我們每次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找他們,他們也很快就來幫忙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非常感謝他們。”
36歲的何春明以前在部隊做過司務長,水電維修技術他很熟悉,來到下馬崖以后,在群眾走訪入戶時發現很多家里面,水、電、暖氣壞了沒辦法修,也沒有專門的物業和修理鋪,于是,何春明自購工具,主動上門服務,幫助群眾解決一些現實中的困難,后來,派出所騰出一個小房間給他做工具庫房,還組建了一支紅旗黨員服務隊,專門為轄區村民提供免費物業服務。
過去,派出所打出下馬崖鄉第一口甜水井,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愛民井”,時至今日,仍然可以打出甘甜爽口的井水;修建“連心壩”,徹底解決轄區群眾“靠天吃飯”的灌溉難題,讓荒涼戈壁變為沙漠綠洲、修通“團結路”,讓“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成為歷史、創辦“綠色郵遞”,讓黨心和民心緊緊連在一起。
2019年以來,派出所針對邊遠鄉村物業維護成本大、力不足等問題,“群眾心中好巴郎”每天背著工具包走家串戶,細致入微做好群眾家中水電暖設施維修、家具安裝、管道疏通等實事好事。5年來,解決群眾現實困難3300余件,“物業警察”成為各族群眾贊不絕口的愛稱。
派出所牽頭組建紅旗黨員服務隊,投身百畝耕作、防災減災、科普宣教等工作,先后服務群眾6300余人次。2023年8月,轄區一名群眾身患癌癥,這對于丈夫早年去世、孩子還未成年的她來說可謂雪上加霜。服務隊紛紛捐款幫助其盡快手術治療,專門前往烏魯木齊醫院陪護,并向上級匯報爭取到社會愛心基金。該名群眾含淚說:“派出所就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2019年至今,派出所為9名重病群眾籌集捐款4.8萬余元,為128名外來務人員給予“及時雨”般的關懷,為11名子女不在身邊的有病史的老人家中安裝“一鍵救助”報警器,打開突發情況生命救助第一通道。
文化引領厚植榮辱與共價值觀
長期以來,派出所堅持精神文化“播種”,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在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上久久為功。
派出所開辟“邊境黨建文化帶”、開辦“愛民之聲”廣播,聯合鄉黨委建設“民族團結廣場”,引導各族群眾知榮辱、明是非。2019年以來,派出所從強化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著手,創建“紅旗”支部黨建品牌,與駐地黨組織加強聯創聯建,推行“1+3+10+N”黨群結對工作法,引領民心思善、民心思進、民心思穩。大力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為鄉里十二木卡姆合唱隊譜詞創作文藝作品,開展“同升一面旗、共愛一個家”教育實踐活動,在警營里開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堂,給孩子們教國畫、教書法。5年來,累計受教育群眾1.2萬人次。
守望相助凝聚警民共建向心力
在這里,警民攜手鏖戰百年不遇洪災,群眾自發組建“夕陽紅”護院隊,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處處有防范,警民攜手戍邊的攜手戍邊動人畫面在下馬崖鄉上演,為基層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邊境穩定的根基不斷夯實。
2019年以來,針對高速貫通、地域開放,救助警情增多、矛盾糾紛多元等邊境基層社會治理新挑戰,派出所充分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鄉牽頭搭建“黨建+綜治+服務+警務”四網融合機制,與社區聯合成立融服務中心,在全鄉各巷道(樓棟)運行包括“民警、干部、醫護、平安志愿者、群眾骨干”在內的“小巷融合小組”。同時組建紅旗應急救援隊,創推“四化”矛盾糾紛調解法”,守護各族群眾的安危冷暖。
有一次,一外地商人以各種理由拒絕收購此前預訂的轄區8名瓜農種植的哈密瓜,眼看一年生計沒了著落,派出所、社區立即啟動聯調機制,依法核實并促成雙方履行合同,及時挽回群眾巨額損失。
“戈壁110救助隊”則在轄區應急救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年,民警在冰雪嚴寒中救助受困貨運司機、與時間賽跑轉運受傷群眾的每一幕都上演著“生死時速”和警民情深。
5年來,派出所累計救助遇險受困車輛220余輛,化解糾紛430余起,挽回損失600余萬元。切身利益得到維護的各族群眾更加主動地參與基層治理,“有呼必應、一呼百應”成為各族群眾共治平安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