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安全法治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出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基本構建起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四梁八柱”,為我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在法治建設的推動下,我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持續提升。2024年7月,全球多數國家遭受“微軟藍屏”事件侵擾,暴露了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脆弱。然而由于網絡安全建設的完備性,我國企業和個人免受此次事件的損害。在國際層面,我國提出并積極推動《全球安全倡議》的落實,不斷用自身的經驗,呼吁構建開放包容、公平合理、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網絡安全法治建設實實在在地保護了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作出謀劃部署,強調要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健全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網絡安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除了構建完備的網絡法律規范體系外,高效的網絡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網絡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網絡法治保障體系,均是網絡安全法治建設的重點事項。網絡法治實施體系、監督體系和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關鍵靠人,需要全行業、全社會共同推進。
網絡空間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必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公民以及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國際組織等各類主體的作用。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是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自2014年以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不變,秉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的理念,對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守護清朗網絡空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今年是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舉辦的第11年。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面臨的網絡安全挑戰日益嚴峻,更要充分發揮法治力量、科技力量和人才力量,堅決打贏保衛網絡信息安全的攻堅戰。要進一步通過積極推進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網絡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普及,提升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提高廣大網民對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辨識和抵御能力,全面提升民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營造網絡安全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讓網絡安全意識成為自覺理念,共同構筑網絡安全的堅強防線。
(作者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副研究員,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