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論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各族群眾生活品質、更好凝聚人心”,充分體現了自治區黨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溫度的決心,凸顯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重要位置,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近年來,我區民生領域改革持續加力,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教育公平不斷擴大,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抗震安居房遍布天山南北,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各族群眾生活品質持續改善,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取得新成效。
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視平衡社會利益;發展越是向前,越要體現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書寫有溫度有質感的民生答卷,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落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能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的過程,就是增加就業、擴大內需、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中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著力點。教育、就業、養老、社保、醫療衛生等民生問題的解決,既能增進民生福祉,同時也能激發消費潛能,釋放內需潛力,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實現發展和民生有效對接、良性循環,才能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續,全面深化改革也才能匯聚起最強大的底氣、最澎湃的動力。
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人民至上謀劃和推進改革,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必定能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