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一件普通的小事,堅持10年,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每天固定時段,將下肢癱瘓的病人從輪椅上扶起,攙扶到康復器材前站穩,系好防護帶……就是這件普通的小事,青河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花海子社區警務室民輔警堅持了10年。對于因車禍致殘的李偉而言,這件小事讓他看到了希望,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記者走進李偉所開的藥店時,花海子社區警務室輔警阿爾根·塔布斯和馬奮起剛剛把李偉扶到康復器材前。
“每天上午12點、下午6點開始康復鍛煉。”阿爾根對李偉的作息熟稔于心,因為這一時段也是他和同事們的“上崗”時間。
“我胸部以下都不能動,父母年邁,靠保姆一個人根本扶不起我,這些年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李偉向記者講述了他和花海子社區警務室民輔警的故事。
大學畢業后,李偉成為福海縣人民醫院五官科醫生,前途一片光明。然而,2012年4月的一場車禍,讓一切美好戛然而止。那一年,他剛滿30歲。
從救死扶傷的醫者,到癱瘓在床的患者,李偉無法接受殘酷的現實,但老淚縱橫的父母又讓他不能放棄,最終答應去北京的醫院碰碰運氣。經過一年多的康復治療,除了手腕能稍稍轉動外,胸部以下仍舊毫無知覺。病情毫無起色,還花光了家里的積蓄,李偉日漸絕望。2013年5月,他回到家鄉青河縣。
在日復一日的自我否定中,李偉想不到的是,自己將會迎來生命里的曙光。
2014年初,花海子社區警務室民警陶發東在入戶走訪時,了解了李偉的遭遇。
“他坐在輪椅上,雙眼無神地望向窗外。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陶發東說。從那之后,警務室的民輔警隔三差五就去找李偉聊天。起初,李偉并不愿與他們交流,認為他們就是走個形式,時間長了,或許就沒精力來關心自己了。
沒想到,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經過陶發東和其他民輔警真誠、耐心地開導和鼓勵,李偉漸漸敞開了心扉,與他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一轉變,讓大家十分欣慰。李偉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我覺得他們說得對,我身體癱瘓了,但腦袋沒癱瘓。我不想被社會拋棄,更不能荒廢了所學知識和工作積累。”李偉說。
李偉決定創業的想法得到了民輔警的大力支持。籌備材料、分析貸款政策、辦理各種手續……大家忙得不亦樂乎。2014年5月,李偉的藥店開張了,位置就在警務室對面,方便大家照顧李偉。
因工作崗位調整,陶發東調離了花海子社區警務室。臨走時,他將照顧李偉的事交接給了民警劉澎濤。
從那之后,劉澎濤在工作之余,為大家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幫助李偉進行康復訓練。
花海子社區警務室的民輔警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們對李偉的幫助和關愛卻一直在延續。
阿爾根和馬奮起已經是第六批接過“接力棒”的民輔警。
除了每天按時來攙扶李偉做肢體康復訓練,李偉有任何需要,民輔警都隨叫隨到,換煤氣、取快遞、推李偉外出辦事……民輔警幾乎“承包”了所有“力氣活”。
在民輔警的鼓勵和幫助下,李偉通過自學,先后取得了全科醫師資格證、口腔執業醫師資格證、主治醫師資格證、執業藥師資格證、執業中醫中藥師資格證、健康管理師資格證等,并于2015年11月榮獲阿勒泰地區“自主創業能手”稱號。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是社區民輔警讓我懂得了真正支撐起生命的不是健康的四肢,而是來自生命內核的堅強意志和信念。”李偉說,“在我看來,最幸福的事,是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為社會作出貢獻,這就是我對他們最好的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