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7月1日,家住烏魯木齊市的張女士在某網絡銷售平臺發現一條廣告:無需砸磚,使用環保進口膠水解決漏水問題。想起受其漏水影響的樓下鄰居已多次催促,她趕忙撥打電話預購了該服務,卻沒想到跌進“消費陷阱”。
當日下午,2名維修人員攜帶膠水和工具來到張女士家。檢測一番后,兩人稱滲漏情況嚴重,建議采取“注膠防水”法,并稱此種方法產生的孔洞很小,不會破壞房屋主體結構,且防水效果好。
優質的材料往往價值不菲,維修人員稱膠水價位為260元/公斤。“當時他們說我家漏水點的縫隙不大,用不了多少膠水。我就同意了。”張女士說。
工程很快完工,稱量結果卻讓張女士大吃一驚,“他們稱出已使用的膠水重量是27公斤,總價格高達7020元。”張女士說,她看著兩名維修人員在3平方米大小的衛生間內向不大的縫隙注膠,且注膠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膠水總用量卻遠超預期,這讓她難以接受。
但因未了解過防水工程市場價格,張女士最終向維修人員支付了6900元。
本以為此事已經了結。可次日晚,張女士打開水龍頭,樓下鄰居又找上門,稱其家中地板仍有漏水現象。此時,張女士發覺被騙,報警求助。
7月2日,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分局二工鄉派出所國電投便民警務站站長彭輝接警后來到張女士家中,了解情況后,他判斷此為欺詐消費者行為,“這是我第二次接到此類警情,無良商家使用劣質膠水,以次充好,不僅讓消費者損失錢款,還無法從根源上解決漏水問題。”彭輝說。
彭輝隨即讓張女士與兩名維修人員聯系,以房屋仍漏水為由要求其返工維修。
當日下午,維修人員王某來到張女士家中,等候在此的彭輝組織雙方開展調解。
“我查詢了資料,你的注膠方法不僅價格遠高于市場價,還會造成建筑損害,產生揮發性有毒氣體,我要求你退還全部施工費。”張女士說。
“施工前,我給你講明了注膠方法,你也同意了,憑什么要我退錢。”王某態度強硬,拒絕退錢。
“她同意,不代表你的產品符合標準。”見雙方僵持,彭輝說,王某應出示施工價目表、膠水質檢報告、公司營業執照等手續,印證其施工方法、膠水符合國家標準。
王某聽完,當即向張女士退還了6900元。隨后,彭輝對其訓誡,并將相關情況反饋至市場監管部門。
“有你們在,真好!”事后,張女士對民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