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高高的個子、炯炯有神的眸子、溫暖的笑容……舉手投足間透露著優雅與自信,她是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再乃甫古麗·亞合甫。真正打動群眾的不是她的“顏值擔當”,而是她的真誠善良,以及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奉獻擔當。
把群眾的“急事”當“心中大事”,“用理”解決問題
原來,一周前,遠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9名務工人員接到哈密某工程承包人員李某的用工電話,他們便滿心歡喜來到哈密。不曾想,到哈密后聯系李某才得知這個建設項目已經取消,不再用工,導致9名務工人員白跑一趟。李某不愿賠償,更不愿支付返程路費,無奈之下,他們想到了申請法律援助。

在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再乃甫古麗熱情接待了他們,詳細了解了事情緣由后,她第一時間聯系上李某,并奔赴工地現場與相關負責人溝通用工事宜。
經了解,該項目因資金問題無法啟動,即使安排9名務工人員干活,工資也無法盡快解決。為此,9名務工人員和李某發生了激烈爭吵。李某也無奈地表示,當時自己也是出于好心,沒預料到項目會取消。
為化解矛盾,再乃甫古麗把李某和務工人員帶到飯館,請他們吃拌面,向務工人員細心講解法律知識,告訴他們不符合賠償要求,也希望李某能換位思考,理解他們大老遠跑來的不易。
經過調解,李某同意個人承擔部分路費,雙方終于化解了矛盾,9名務工人員踏上了回鄉之路。
把群眾的“小事”當“心中大事”,“用心”幫助群眾
“作為有著20多年黨齡的黨員,從事法律援助工作,讓我平凡的生命擁有了不平凡的意義,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一直是我不變的初心。”再乃甫古麗說。
2021年的一天,再乃甫古麗忙碌了一天,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出辦公室。
剛出門她就看到下午剛剛申請過法律援助的五堡鎮的瑪依拉大姐站在門口,焦急地左顧右盼。
“大姐,法律援助的事情交給我,你就放心吧!還有什么事情嗎?”再乃甫古麗走上前,關切地問道。
瑪依拉大姐怯生生地說:“今天太晚了,沒有回家的車了,這附近哪里有便宜點的地方?我想住一晚。”
想起瑪依拉大姐講述的坎坷遭遇,她沒多想,就說:“這附近倒是有幾家賓館,但都比較貴,還是去我家吧!”
就這樣,再乃甫古麗把瑪依拉大姐帶回了家,給她做晚飯,安頓她住下。第二天,再乃甫古麗又開車把瑪依拉大姐送到車站,臨走時還塞給她100元錢。
自那后,只要再乃甫古麗去五堡鎮宣講,瑪依拉大姐都會專程跑來看她,更是逢人就夸“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再乃甫古麗是一個好妹妹,非常善良……”
把群眾的“家事”當“心中要事”,“用情”溫暖人心
“姐姐,你最近很忙吧,都好久沒來我們家了,小艾米爾都想你了。我和阿迪力的燒烤店明天開張,你一定要過來啊!”打這通電話的是再乃甫古麗幫助過的一位當事人。
故事要從七年前說起。
2017年的一天,哈密市法律援助中心來了一對年輕男女,小伙子叫阿迪力,女孩子叫莎尼亞。阿迪力是喀什人,在哈密一家餐廳打工,結識了哈密女孩莎尼亞,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想要結婚,但雙方父母一直不同意。
當時莎尼亞已經懷孕9個月,他們居無定所、收入微薄,又不敢告訴雙方家人實情,走投無路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
再乃甫古麗勸說兩人,要跟家人溝通,尋求家人的幫助和保護,哪知兩人態度堅決,扭頭就要走。再乃甫古麗拉住兩人,滿眼心疼地看著眼前這個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孩,莎尼亞低頭不停地拉著衣服,想要遮擋住孕肚。再乃甫古麗想到自己生產前母親已經離世,她深知懷孕生子沒有母親的照顧會有多么難,于是她毫不猶豫把莎尼亞帶回了家。
這一住就是整整56天,她擔負起了一個“母親”的重任,照顧孕婦、陪著產檢、伺候月子、看護嬰兒……衣食住行樣樣操心。
出月子后,莎尼亞和小寶貝被養得白白胖胖,再乃甫古麗卻累瘦了一大圈,看著健康的寶寶,她開玩笑地說:“正好減肥了!”

待時機成熟,再乃甫古麗用法律專業知識,做起了雙方家屬的工作,在多次調解、反復做工作后,雙方家長終于同意了兩個年輕人的婚事。得知雙方家庭都有困難,沒辦法解決眼下一家三口的住房問題,再乃甫古麗又將自家閑置的平房收拾出來給他們住,還幫助他們操辦婚禮。
如今,當初那個窘迫的小伙子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夫妻倆開了一家燒烤店,生意正如他們的日子般紅紅火火。
每每提起過去,不善言辭的阿迪力總是感慨:“真不敢想,如果當時不是遇到姐姐,我們現在過的會是什么日子!”
用理、用心、用情,再乃甫古麗用實際行動守護困難群眾“穩穩的幸福”。因工作表現突出,2023年,再乃甫古麗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