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來,大西渠人民法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本地區民俗民情,在助力鄉村振興中,法庭干警通過‘蓋碗茶微調解室’積極融入訴源治理大格局,讓法治精神以‘和’為載體,浸潤文明鄉風。”5月31日,昌吉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郝建庭說。
矛盾早發現 問題早解決
昌吉市人民法院大西渠人民法庭管轄三鎮一鄉兩園區(大西渠鎮、二六工鎮、榆樹溝鎮、阿什里鄉、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閔昌工業園區),轄區城鄉交織、矛盾糾紛易發。為排除隱患、化解糾紛,法官主動深入基層。
“法官,馬某耍賴,打藥的錢就2000多元,他拖了6年不給,鄉里鄉親的,總不能因為這點錢去法院告他吧!您給出個主意,我都聽你的!”近日,轄區居民寇某向昌吉市人民法院大西渠人民法庭庭長李思穎訴說煩心事。
原來,6年前,馬某雇寇某為其承包的土地打農藥,藥打完了,錢卻遲遲沒有支付。為了解決糾紛,李思穎聯系馬某了解情況。
“法官,你別聽他的,他算的打藥錢不對。我每次和他商量重新核算,他不聽,我才不付錢的。”匆匆趕來的馬某辯解道。
“走,咱們現在實地看看!”見雙方各抒己見,李思穎帶著書記員來到爭議的發生地,對案涉土地的面積進行實地測量,并走訪了田間其他村民,詢問當年打藥的收費標準。
看到法官認真核對各項數據,寇某也表示愿意配合解決此事。最終,在法官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協議,馬某當場將2429元打藥費用一次性支付給寇某。
以“如我在訴”的理念,大西渠法庭常態化開展田間調解、巡回審判等工作,對于法律關系簡單,有調解基礎的案件,以“司法前端介入”替代“司法后端干預”,推進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解決。
法官劃分片區 涉訴高效化解
“朱法官,現在張某同意償還本金,但是雙方在利息計算上有爭議,我重新核算了利息,你看一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朱法官,調解協議我發過來了,你幫我看看協議內容是否有問題?”5月14日,大西渠法庭法官朱香玉的微信發出提示聲。原來,朱香玉正通過“二六工訴前調解工作群”與人民調解員、群眾進行線上交流,指導調解工作。
在朱香玉的指導下,二六工司法所專職調解員王書莉成功調解了3起糾紛,并在線申請法院審核調解協議出具民事裁定書。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聯動聯調工作已日趨完善,3名法官與人民調解員建立了3個鄉鎮訴前調解微信群,在線解答法律問題、指導調解過程;每季度組織培訓,并制作上傳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等8種調解協議模板。”李思穎說,法庭將一體化訴前調解司法確認作為調解員必修課,對新任調解員進行“調解+司法確認”標準化崗前培訓。
“朱法官,上個月調解的勞務糾紛,對方已主動履行了,開心!”王書莉說完,還發了微信表情。
“調解中常出現雙方剛達成協議,出了司法所的門就反悔的情況,現在有了法官及時司法確認,避免了‘事后不認賬’的尷尬,老百姓對司法所的調解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了!”王書莉說。
大西渠法庭建立“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形成調解員初調、聯動部門同步跟進、法官指導把關的工作模式。大西渠法庭所轄3個鄉鎮均設置“蓋碗茶微調解室”,在各鄉鎮政法委員統籌協調下,聯動司法所、派出所、人大代表、村調解員聯調萌芽糾紛,駐庭法官劃分片區包聯結對,確保矛盾糾紛及時介入,涉訴高效化解。
今年以來,大西渠法庭開展巡回開庭40余次、指導調解300余次,惠及群眾2000余人,訴前調解同比提高30%。
優質司法服務 護航企業發展
近日,大西渠法庭承辦法官審理了一起原告新疆某礦業公司起訴被告新疆某建設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件。
庭審中,被告對原告出具證據中的財務用章的真實性提出質疑,稱該證據缺少財務人員簽字,不符合用章習慣,申請對財務章進行鑒定。該案件經過法官多次溝通成功調解。
為了進一步規范企業管理、防范司法風險、減少涉訴糾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承辦法官及時梳理了被告公司近年來的相關案件,發現被告公司存在公司印章的管理漏洞。針對存在的問題,法官向企業管理人員宣讀了司法建議書。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表示,對司法建議書提出的建議積極落實并加強規范,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法律知識,完善買賣過程中的各項手續并加強企業管理,嚴格規范經營。
“法庭轄區有1300余家企業,向企業發司法建議書,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既是法庭審判職能的延伸,也是訴源治理的重要舉措。”李思穎說,今后,法庭將不斷強化與轄區企業的溝通,用優質的司法服務,護航企業健康發展,以司法建議“小切口”做好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大文章”。
近年來,大西渠法庭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結合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常態化開展訪企問需專項活動,精準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和實際困難,及時為轄區企業提供高質量、有溫度、可期待的司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