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小劉,今天有啥飯?”6月3日午飯前,托克遜縣山泉社區怡園小區居民李志平來到社區食堂,詢問飯菜情況。
上了年紀的李志平獨自生活,自今年4月社區食堂開業,他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在社區食堂吃飯方便又實惠,解決了我的吃飯難題。”李志平說。
社區食堂是山泉社區與居民的“合伙項目”之一,才開業一個多月,已經有十幾名常客。
山泉社區是托克遜縣的“三老”社區——位于老城區,老小區集中,老年人多。一年前,社區干部走訪時,不少居民提出,鄰里之間缺乏互動,社區服務內容有待拓展。
服務項目大家提,實施方案大家議。社區組織居民代表、在職黨員、商戶、轄區單位開會商議,合理規劃改造社區辦公場所,建起社區食堂、養生館、書畫室、舞蹈室、棋牌室、臺球室等。
場所有了,還得有人經營。社區向居民發出“合伙人”招募令。場地租金低,位置也不錯,既有公益屬性,還能面向市場,大家爭相報名,不到一個月,“合伙人”就一一確定。
6月3日,記者在山泉社區看到,社區食堂、養身館正在營業,舞蹈室、錄音室、健身房等剛裝修完。
“社區提供場地,我們為老年人保本供餐、薄利經營,好處是離家近,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人。”社區食堂“合伙人”劉傳杰有餐飲從業經驗,回到社區開食堂,對他來說是雙贏的事。
“居民在這里聊天談心、休閑娛樂,大家根據興趣愛好形成不同的圈子,精神生活得到滿足,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山泉社區主任熱子婭古麗·熱克甫說。
今年,社區圍繞居民需求,持續挖掘和整合資源力量,引導更多居民和轄區共建單位及商戶成為社區治理“合伙人”。
“愿意為社區發展作貢獻的個人或群體,都可以成為‘合伙人’。”山泉社區黨總支書記黨錕說,至今轄區已有數十名黨員、6家單位、6家店鋪加入“合伙人”隊伍,社區根據居民需求列出清單,讓“合伙人”為社區治理獻智獻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多難題迎刃而解。
山泉社區有兩個平房區,平房自來水管道老化,跑冒滴漏情況嚴重。2023年10月,居民更換老舊管道的訴求達到頂峰,問題管道長約1000米,資金問題是此事久拖不決的原因。
眼見快到供暖期,換管道得抓緊,社區組織“合伙人”開會,邀請托克遜縣風城水務有限公司共同商議。會上,該公司估算,更換管道大約需要1.5萬元,并主動提出管道材料費用由該公司承擔,還安排專人安裝。其他“合伙人”也自發組織人員捐款。
資金很快籌齊,工程動工。為了節約資金,50多名熱心居民先后加入管道挖掘和安全引導工作中,不到15天,工程就提前完工了。
最近,山泉社區新都小區居民出入小區時心情舒暢不少,在社區和“合伙人”的努力下,小區新修建的安全通道投入使用,解決了居民多年來的出入難題。
新都小區是典型的“U”字型老小區,只有一個出入口,人車混行,居民意見很大。
今年,新都小區被列入托克遜縣老舊小區改造名單,社區借機向有關部門申請再開一個通道。經現場勘察,要開通道,得拆除一“合伙人”單位的一套房屋。該單位經開會研究后,同意拆除房屋。
4月初小區改造動工,5月底,新修建的通道與改造工程一并完工投入使用,居民反響熱烈。
加入社區“合伙人”的商鋪則通過與社區聯合共建有效融入社區治理,以“公益+低償”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專業化、品質化服務,以服務“反哺”居民,為居民貢獻愛心的同時贏得口碑。
“熱艷娜美發理發店”是最早成為社區“合伙人”的商戶,理發店老板木塔力甫·吾守爾熱心公益,他每月選擇一天作為義剪日,為社區困難居民免費理發;餐飲老店“優客烤霸”經常與社區互動,通過組織美食大賽、親子免費體驗等活動,為社區居民送上實惠與歡樂。
今年以來,在“合伙人”的努力下,社區共舉辦各類活動77場次,解決居民困難訴求55件,辦實事好事21件。
如今,山泉社區的“合伙人”還在增加,他們與社區的合作方式將更加多元,這也為社會力量和居民廣泛參與社區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