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新疆平安網訊 為主動適應犯罪治理新形勢,嚴格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近年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檢察機關將輕罪治理作為積極推動社會治理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立足檢察職能,積極探索輕罪治理新路徑,不斷優化案件辦理質效。
近日,尼勒克縣人民檢察院對一起故意傷害案審查批準逮捕時,檢察官了解到,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本是鄰居,因酒后爭吵而大打出手,若簡單“一捕了之”,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糾紛隱患。
于是,檢察官聽取雙方訴求,圍繞案件事實、證據及法律適用充分釋法說理,在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積極賠付各項損失后,促成雙方達成刑事和解協議,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輕罪治理是社會治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建立完善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共治合力,是推動落實輕罪治理、實現良法善治的重要保障。
今年1月,奎屯市人民檢察院與當地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會簽《關于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快速辦理工作辦法(試行)》,明確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使用簡案快辦工作機制,規范偵查、起訴、審判等環節辦理程序,為法、檢、公、司快速辦理醉駕危險駕駛刑事案件提供操作指引和規范依據,為轄區醉駕案件新舊法規的銜接作了良好鋪墊。
近年來,伊犁州直檢察機關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檢察職能積極促成刑事和解,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持續深化檢務公開,保障公正司法,維護司法權威。
2023年10月,霍城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一起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案件時,考慮到犯罪情節較輕,犯罪嫌疑人具有自愿認罪認罰、坦白等情節,且已向被害人賠償完畢,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依法可以從寬從輕處罰,于是公開召開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偵查人員及當事人對該案件依法聽證。各聽證員經過獨立評議,一致同意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擬作不起訴處理意見。
不起訴并不是不訴了之,重點在于如何做好不起訴“后半篇”文章,從而實現從單純治罪向綜合治理的轉變。2024年1月,特克斯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一起詐騙案件時,因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輕微,且自愿認罪認罰,檢察院對其啟動“不起訴+社會公益志愿服務”考察機制,其自愿履行為期5天的志愿服務,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開展‘不起訴+社會公益服務’,讓涉案人員根據個案情節輕重作出一定社會貢獻,可表明其認罪認罰的真實性、自愿性,起到深化懲戒教育、爭取從寬處理機會、預防再次違法犯罪的效果,不斷提升治理質效。”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齊曉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