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打造創新生態“護城河”
新疆知識產權案件有何特點?商業維權案件數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我區法院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近日召開的“2023年全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志豪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侵權類案件占比高
去年,我區法院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包括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審理方面,案件數量呈現大幅增長態勢,但審判質效總體較好。案件類型上,著作權侵權糾紛占比49%,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占比34%,專利侵權糾紛占比2%,知識產權合同糾紛占比14%,其他糾紛占比1%。
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審理方面,案件所涉犯罪類型集中,犯罪對象以商標權為主,罪名集中在假冒注冊商標罪和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我區法院堅持嚴懲犯罪理念,依法適用“從業禁止”禁令,全力保持高壓打擊犯罪。
例如,塔城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的一起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件中,發出知識產權刑事判決禁止令,判決禁止被告人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酒類銷售活動,對懲治震懾犯罪分子、教育警示社會公眾起到良好引領示范作用。
此外,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新疆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促進新疆區域創新發展的內生需求更加凸顯。我區法院綜合運用多種措施,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高質量受到嚴保護。
針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特別是惡意侵權行為、重復侵權行為以及其他嚴重侵權行為,各級法院進一步加大判賠力度,最大可能遏制侵權行為再發生;針對案件辦理中反映的相關行政管理及社會治理問題,各級法院及時向有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營造了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商業維權案件逐年增長
據統計,近年來,商業維權尤其是批量維權案件呈逐年增長趨勢,在知識產權案件中的占比也較大。周志豪分析,商業維權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侵權人法律意識淡薄,經營不規范;對于權利人來說,商業維權案件中的取證更為便捷、高效,且獲賠率高;受權利人委托的代理機構存在一定的逐利性。
以商標商業維權訴訟案件為例,周志豪介紹,權利人大多會選擇底層零售商作為被告,起訴前權利人一般會通過公證機關對其在被告處購買侵權產品的全過程進行公證,作為起訴證據。訴訟過程中,被訴的零售商法律意識淡薄,且存在經營不規范行為,往往無法提供其所售產品合法來源的證據,不能免除賠償責任。因此,權利人基于商業維權獲得賠償概率更高。
針對此類案件,我區法院強調嚴格保護,同時謹防權利濫用。在嚴格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嚴懲惡意、重復侵權的同時,依法降低眾多被訴小商戶侵權的賠償支持額度。既讓侵權人付出侵權代價,也避免損害賠償疊加導致權利人多重獲利,引導權利人積極向侵權源頭的制造商及生產商主張權利,合法、合理維權。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關于如何更好保護知識產權,周志豪表示,全區法院將聚焦主責主業,完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不斷優化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法治環境。
我區法院將加強條線指導,提升知識產權審判質效;加強協同保護,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強化多元解紛,推動知識產權糾紛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優化管轄機制,推進知識產權審判體系現代化。
在服務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我區法院將加大對本土關鍵核心技術及“八大產業集群”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助力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推動地理標志保護應用和新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型發展,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我區法院還將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依托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法官交流培訓基地、司法協助研究基地、司法案例信息研究中心,即“兩基地一中心”,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司法交流合作;借助與新疆大學合作建立的外國法查明中心,積極開展“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司法服務專題研究,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