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單調封閉的高墻內是他們的工作環境,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員是他們日常接觸最多的人……監獄人民警察的工作“神秘”而特殊,但真正走近后,大家會發現他們不僅是警察,更多時候是心靈導師,是迷途心靈的“擺渡人”。
近日,記者走進新疆監獄系統,通過“80后”“90后”“00后”3位青年獄警的故事,了解這一群體的工作日常。

因感動,服刑人員不再悲觀
今年23歲的黃可軒,從警還不滿一年。“別看這孩子年輕,工作能力、抗壓能力和領悟能力可老道了。”黃可軒的師傅阿塔吾·艾乃吐拉對這個徒弟贊賞有加。
“教育改造好一名服刑人員,有時候挽救的不僅是一個人,也是在挽救一個家庭。”黃可軒說,今年3月,他檢查服刑人員肖某的日記,發現字里行間透露著低落、沮喪的情緒。這一情況引起黃可軒高度警覺,他找出肖某的檔案仔細分析研判,向分管民警了解肖某的改造情況,并與肖某本人及其同監舍服刑人員詳細談話。
經過深入了解,黃可軒查清事情真相:肖某覺得自己刑期長,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小孩很辛苦,他擔心妻子改嫁,越想越悲觀,便有了輕生的念頭。黃可軒把調查到的異常情況向阿塔吾作了詳細匯報,后來他按照師傅教的方法,持續做肖某的思想安撫工作,同時按程序為其申請現場會見。
4月初現場會見時,肖某妻子堅定地說:“你好好改造,不要胡思亂想,我和兒子會一直等你回家!”聽到這番話,肖某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來,立下踏實改造、早日出獄的決心。
“‘改造人’的工作比想象的要困難,要具備敏銳的嗅覺和料事如神的能力,將各種不良苗頭消除在萌芽狀態。”黃可軒說,作為一名新獄警,他還在努力錘煉這種“超能力”。
因信任,小伙從消極抗拒到積極改造
1998年8月出生的張祚鈞,當上獄警滿打滿算不到4年。他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攝影、攝像、視頻剪輯等技能,并挑大梁制作了《數字賦能 智慧安防——監獄“智能安防”升級改造試點建設》專題視頻,獲得單位認可。他還協助單位政治處拍攝制作了10余部宣傳視頻,生動展現獄警的執法風采,潤物無聲傳遞遵紀守法、遠離犯罪的理念。
在教育改造服刑人員方面,張祚鈞主打一個膽大心細。他所在的監區,服刑人員李某曾經營一家KTV,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刑。入獄后,李某對朋友檢舉不滿,對法院判決不服,對監獄改造十分抗拒。
張祚鈞主動接過擔子,詳細了解李某情況,以同齡人的話語打開他的話匣子,因人施策做思想工作。經過耐心教育,李某慢慢從心底信服張祚鈞,主動投入到改造中去,還提交了當小組長的申請。
為了備戰“新疆監獄戒毒人民警察專業技能比賽”,張祚鈞在烈日下堅持訓練25天、每天9小時,脖子曬破皮、臉部曬得如炭黑,絲毫沒有怨言。“青春就該有絢爛的色彩,就該有拼搏的身姿。”張祚鈞說。
因感謝,餐飲店創始人留下一個約定
1982年8月出生的謝勇剛,從警前是一名軍人,曾赴海外執行維和任務。成為獄警后,他憑借以往豐富的工作經驗,很快摸索出一套管理短刑、重刑犯的方法,把自己練成監獄工作的行家里手,幫助很多服刑人員順利回歸社會、走向新生。
謝勇剛的性格不疾不徐,他常找服刑人員談心,春風化雨般教育感化他們:“靜下心來,把刑期當學期。學廚師的就練好基本功、融會貫通廚藝,學汽修的就潛心鉆研技術,掌握一技之長,做一個勤勞守法的人……”
“我是從福建回新疆探親的,能當面向謝勇剛警官說聲謝謝嗎?”今年春節前夕,一名特殊的訪客李某來到某監獄大門。
李某曾在謝勇剛管理的監區服刑,現已是福州某知名餐飲店的創始人、負責人。正在補休的謝勇剛得知后,專程從家里趕到單位與李某見面。李某握著謝勇剛的手感慨萬千:“謝謝你當年教育我學好廚藝,練好扎實基本功,這直接改寫了我的人生……”
這次見面,謝勇剛、李某這對特殊的“師生”約定:找機會,回監獄給服刑人員上一堂創業課、加油課。“每每看到他們服刑期滿后成功融入社會,我心里總會涌起陣陣暖流。”謝勇剛說,這是獄警的價值所在。
在新疆監獄系統,像黃可軒、張祚鈞、謝勇剛這樣的青年獄警還有很多,他們默默耕耘,用愛心點亮迷途者的前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