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警察同志,能幫我們找一下54年前的恩人嗎?”5月4日17時許,兩位耄耋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走進尉犁縣公安局古勒巴格派出所求助,他們是來尋找54年前幫助過他們的恩人阿布都熱合曼·克熱木和依不拉音·托乎提的。
85歲的老人余爾運向派出所所長錢華超講述了50多年前,他們一家在古勒巴格鎮(zhèn)哈達墩村被救助的經(jīng)歷,表達了迫切想要找到恩人的愿望。
時光回到1970年春天,余爾運攜妻兒5人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尉犁縣古勒巴格鎮(zhèn)務(wù)工。剛到這里,夫妻倆帶著3個孩子吃穿住行都是問題。在生活窘迫之際,原哈達墩村村干部阿布都熱合曼和依不拉音了解到一家人的困難。
“因為當(dāng)時村委會的條件有限,阿布都熱合曼就把自家空置的老房子騰出來給我們住。那時我小兒子只有1歲,正是需要營養(yǎng)的時候,看我們?nèi)兆舆^得艱難,阿布都熱合曼和依不拉音兩人就輪流給我們送牛奶、送蔬菜。他們幫我們一家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那段時光。”憶往昔,余爾運眼神中充滿懷念。
余爾運一家在哈達墩村生活了大約兩年半,生活日漸好轉(zhuǎn)后,舉家搬遷至烏魯木齊發(fā)展。由于當(dāng)時沒有通信工具,交通也不太發(fā)達,加上一家人為了生計不停奔波,他們漸漸與村里人斷了聯(lián)系。
雖時光流逝,但余爾運和妻子肖秀英早已在心里埋下了回村謝恩的念想。
“父親經(jīng)常望著懸掛在墻上的地圖發(fā)呆,也常跟我們講述在尉犁縣生活的那段往事,很多次他想來尉犁縣尋找恩人都被我們攔了下來,因為路程較遠,怕老人出門在外不安全。”陪同父母一同前來的余斌告訴民警。
這次趁著“五一”假期,余斌打開導(dǎo)航,憑借著父親的記憶,駕車一路尋找到了古勒巴格鎮(zhèn),但是54年過去了,這里變化很大,一家人幾番尋找實在找不到當(dāng)年的住處以及那些熟悉的人,這才走進了派出所。
聽完這個跨越50多年的暖心故事,錢華超被深深打動,他表示將竭盡全力幫他們找到曾經(jīng)的恩人。可因年代久遠,重名人員較多,尋找難度較大。當(dāng)天,錢華超和同事通過不斷走訪、調(diào)查、詢問,終于找到了依不拉音一家。當(dāng)即帶著余爾運一家前去“認親”。
“終于找到你了,老兄弟,感謝你在50多年前救助了我們一家!”雖然數(shù)十年不見,但是余爾運和依不拉音一見面便如親人般緊緊地抱在一起。兩家人圍坐在一起,兩位老人動情地回憶起往事,又熱情地聊起各自現(xiàn)在的生活,場面十分溫馨。
遺憾的是,在依不拉音的講述中,余爾運一家得知阿布都熱合曼已在1993年去世,他們在依不拉音的指引下,跟隨民警一同來到了阿布都熱合曼的兒子阿不力孜·阿布都熱合曼家中。阿不力孜從手機中翻出父親的照片,余爾運一眼就認出來了,眼淚瞬間奪眶而出,他哽咽地訴說著對阿布都熱合曼的感激之情,當(dāng)時的場景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當(dāng)天,在派出所的組織下,余爾運一家還與阿布都熱合曼和依不拉音兩家人一起參觀了古勒巴格鎮(zhèn)的“紅色小院”。小院內(nèi)矗立著一棵古胡楊樹,這棵古樹的懷里緊緊“摟”著一棵青楊樹,兩棵長在一起的樹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連心樹”,這棵“連心樹”曾記錄著一段長達60多年的感恩故事。如今,它再次記錄下一段跨越54年的感恩故事,也見證著三家人再續(xù)民族團結(jié)情的難忘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