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柳樹下,木桌前,團坐著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在法官的主持下,村委會主任、人民調解員的參與下,一起贍養糾紛案件在平和的氣氛中解決了。
這是4月7日,記者在和田市人民法院拉斯奎人民法庭“垂柳調解室”外看到的一幕。
推行“調立審”一體化機制,就地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是拉斯奎人民法庭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拉斯奎人民法庭位于和田市拉斯奎鎮,管轄范圍包括和田市的兩個鄉和一個鎮,約12萬人。一個審判團隊如何服務好三個鄉鎮的群眾,拉斯奎人民法庭的經驗是: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府院聯動,共同化解矛盾糾紛。
輕風徐徐,翠柳依依。當天,桌前圍坐的除了法官、村委會主任和人民調解員之外,還有阿山(化名)及其子女。82歲的阿山將2個兒子和1個女兒告上法庭。
阿山家住和田市肖爾巴格鄉合尼村,早些年,其老伴去世,之后就獨自一人生活。這兩年,阿山的身體大不如從前,因為經常生病,自己做飯成了問題。此前,阿山就因為子女們不愿照顧自己多次找村委會幫忙,村委會、司法所經過調解,子女們口頭答應照顧父親,但實際上都不愿意贍養老人。
無奈之下,阿山向拉斯奎人民法庭起訴,要求子女履行贍養義務。了解情況后,拉斯奎人民法庭庭長阿布都熱扎克·卡德爾決定,聯合和田市司法局肖爾巴格鄉司法所、合尼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共同調解。
調解現場由阿布都熱扎克主持,阿山首先陳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是義務。聽完父親的話,三個子女各抒己見。老大認為自己從家里出來早,父母對他的照顧不多,可以不贍養父親;老二是女兒已經成家有了孩子,說自己也不方便照顧父親;老三就住在父親跟前,他認為平日里父親生病都是自己出錢,贍養老人的事應該哥哥和姐姐多分擔。
說到這,老大和老二情緒有些激動,他們認為父親就應該由老三贍養。“這些年,父母為了他成家立業付出最多,而且他一直和父母住,就應該由他照顧。”老大說。
見狀,阿布都熱扎克立馬起身說:“大家都是親兄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有事好商量。”勸說過后,阿布都熱扎克開始普法,他說,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肖爾巴格鄉司法所專職人民調解員穆海拜提·阿卜杜拉從情理上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如果有一天你們的父親也去世了,會留下更多的遺憾……”
聽完法官和調解員的話,老二說:“我作為女兒確實做得不好,總以家庭忙為由少了對父親的關心,今后我一定會多去照顧父親。”
有了女兒的表態,兩個兒子也紛紛表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要履行贍養義務。最終,經調解,阿山的三個子女承諾輪流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并每月給父親1000元的生活費,至于醫療費和生活開支,三人共同承擔。隨著一家人握手言和,多年的贍養糾紛,在這個春天得以化解。
2019年,拉斯奎人民法庭成立之初,就與轄區3個鄉鎮黨委、政府建立了共同審批、定向分流的委派調解模式。
“案件到達我們法庭后,經研判符合調解條件的,由各鄉鎮政法委員牽頭,分流到司法所、派出所及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調解成功且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由法庭出具‘訴前調確’,進行司法確認,賦予強制執行力。”阿布都熱扎克說。
今年1月至3月,拉斯奎人民法庭共訴前調解矛盾糾紛240件,調解成功239件,調解成功率達99.6%。
“我們受理的案件多是婚姻、財產、債務糾紛案件,都是熟人之間的糾紛,如果只是依法審判結案,定了對錯就傷了和氣,關系也僵了,還容易產生新矛盾。”阿布都熱扎克說,對這類案件,拉斯奎人民法庭依托“垂柳調解室”,能調則調、多調少判、耐心講法、用情化解,讓當事人解開心結,真正做到案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