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說到長城,人們習慣性地會想起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的萬里長城,對于新疆是否有長城,不免心存疑問。
“新疆也有長城,墨玉縣扎瓦烽火臺便是唐代長城資源的組成部分。”4月11日,墨玉縣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孫莉潔帶著記者走進扎瓦烽火臺,講述檢察機關如何履職和保護長城資源遺址的故事。
嚴懲盜挖烽火臺遺址行為
4月11日,記者跟隨墨玉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從縣城出發,驅車26公里前往扎瓦鎮闊坎村西的唐代長城遺址——扎瓦烽火臺。
說到扎瓦烽火臺,檢察官古麗妮尕爾·乃比江有著特別的情懷和回憶。
2022年4月,古麗妮尕爾接到一起烽火臺下的盜墓案件。該案中,阿某、麥某、卡某3人共同盜掘扎瓦烽火臺(第八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實施盜掘過程中,烽火臺一側突然塌方,卡某被埋窒息死亡,盜掘行為被迫停止。
經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勘查結論認定,盜掘行為導致烽火臺本體約五分之一被毀壞。“扎瓦烽火臺是唐代修筑的軍事設施,在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屬于國家長城資源的有機組成部分。”古麗妮尕爾說道。
2023年6月,墨玉縣人民檢察院向墨玉縣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依法判令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阿某等5人賠償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扎瓦烽火臺修復費用5.7529萬元,并需通過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
2023年10月,墨玉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庭審中,公訴人及公益訴訟起訴人出示、宣讀本案的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自治區文物考古所出具的鑒定結論等證據,證明被告人阿某等5人盜掘古文化遺址的犯罪行為破壞古文化遺址烽火臺,致毀壞古文化遺址本體及完整性,破壞古文化遺址保存環境,不利于烽火臺繼續保存,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實。
同年11月,墨玉縣人民法院依法判令阿某等5名被告人犯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判處有期徒刑及罰金,并全部支持檢察機關提出的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

昔日遺跡再現“烽火”
“你看,這一塊便是當時的塌陷區域,現已修復并安裝高清攝像頭,可以隨時監看周邊情況。”孫莉潔說道。
其實,自從接到案件后,墨玉縣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就在持續關注烽火臺的修復與保護情況。
2022年8月5日,墨玉縣人民檢察院以該案為由,召開長城文化遺址保護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針對長城資源遺址遭受違法盜掘,相關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監管職責,造成烽火臺受損的事實進行公開聽證。
聽證會上,檢察機關向墨玉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墨玉縣文物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建議其依法履行職責,對上案中文物保護單位采取保護及修繕措施,開展管理、搶救及研究工作,逐項整改,切實保護文物古跡不受侵害。
在檢察機關的積極推動下,墨玉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墨玉縣文物局)對烽火臺進行修繕,并在周邊安裝攝像頭,不僅加強人員實地看護和巡查頻次,而且還修補圍欄并防止人為、野生動物的破壞。
記者在現場看到,扎瓦烽火臺整體已得到完整修繕,昔日遺跡再現“烽火”。
各方聯動高效保護烽火臺
阿卜杜熱合曼·奧斯曼是一名文物看護員,自扎瓦烽火臺修繕后,他堅持每天巡查烽火臺。
今年1月23日,受阿合奇縣7.1級地震影響,扎瓦烽火臺周邊土塊脫落,坍塌跡象嚴重。
阿卜杜熱合曼發現此情況后,立即與墨玉縣人民檢察院聯系。“收到線索后,我們就立即前往現場查看,并與墨玉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墨玉縣文物局)進行反饋。”古麗妮尕爾說道。
墨玉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墨玉縣文物局)收到問題反饋后,立即對烽火臺進行修繕,并商請檢察機關聯合開展長城保護活動,共同守護和傳承長城文化。
3月16日,墨玉縣人民檢察院在對烽火臺保護遺址進行跟蹤回頭看時發現,扎瓦烽火臺作為長城資源遺址卻未設置長城資源保護標志、烽火臺東南側部分坍塌仍未及時予以修繕。
據悉,墨玉縣人民檢察院擬對發現的最新問題予以公益訴訟立案。
為凝聚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合力,墨玉縣人民檢察院聯合墨玉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墨玉縣文物局)建立文物保護協作機制,將檢察監督主動融入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中,進一步提升縣域內的文物保護水平,推動形成協調聯動、全面高效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格局,確保文物和文化遺產得到長效監管。
“我們聯合文物保護部門成立文物保護普法宣傳隊,定期開展文物保護集中巡回宣傳活動,并向群眾提供文物保護相關的法律咨詢等,進一步提高群眾保護文物的法治意識,營造濃厚的文物保護社會氛圍。”孫莉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