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精河縣公安局永集湖派出所會議室,全國人大代表,精河縣托里鎮伊吉林莫墩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文秀接過聘書,成為永集湖派出所“紅枸杞調解室”的一名特邀調解員。
簡短的聘任儀式結束后,吳文秀還未走出派出所,就遇到了一起因土地流轉引發的矛盾糾紛。
“你倆先跟我來,有啥話,我們到里面坐著慢慢說,好嗎?”在吳文秀的引導下,原本怒氣沖沖的兩人漸漸平復情緒跟她走進調解室。
永集湖派出所“紅枸杞調解室”成立于2023年5月。派出所所在的精河縣托里鎮是一個農業鎮,以種植枸杞為主。每年6月,迎來枸杞采摘季,各類因枸杞采摘引發的矛盾糾紛也進入多發期,為此,派出所成立調解室,聚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持續強化靠前服務,全力紓解群眾“煩心事”。
經了解,2023年,李某和呂某簽訂了一份土地流轉合同。內容為李某租呂某在托里鎮冬都金村的600畝土地。然而,就在幾天前,呂某突然告知李某,流轉費在去年基礎上還要多交7萬余元,這讓李某無法接受,兩人多次發生爭執。
了解情況后,吳文秀和派出所民警采取“背對背”調解方式,分別給雙方做工作。
呂某說,土地流轉合同上寫的是600畝地,實際上是700畝地,多出來的100畝地也是當時租其他村民的,人家要求一畝地漲70元錢,是李某在種地,這錢就該他出。
可李某認為,有合同在,呂某屬于出爾反爾。
“你對這份合同有沒有異議?里面寫的600畝地需不需要修改?”吳文秀問呂某。其回答沒有異議,因為沒有丈量土地,他也不確定具體的畝數。
最終,經過調解,呂某表示繼續履行合同內容,增加的7萬余元土地流轉費由他自己承擔。兩人均同意,后期由相關部門重新丈量土地后,再重新簽訂合同。
看到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吳文秀露出了笑臉。其實,像這樣的糾紛,吳文秀平日里調解過很多。在伊吉林莫墩村,群眾的堵點、難點、痛點在哪兒,吳文秀的工作重心就在哪兒。
“我們聘任吳文秀為‘紅枸杞調解室’特邀調解員,就是要以‘人大代表+調解室’這一創新載體,積極聯系群眾,廣泛傾聽民意。”永集湖派出所教導員巴圖扎亞說,將借助人大代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職能優勢,以“零距離”調解、“面對面”解憂、“心貼心”聯動,在打通化解社會矛盾“最后一公里”方面發揮作用,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