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4起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校園配餐。針對某餐飲管理公司配送的午餐造成18名學生發病的違法事實,法院依法支持行政機關對其予以嚴懲。
校園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影響,在學校集中用餐成為很多未成年學生的主要用餐方式,這也給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學校食堂,還是合作供餐單位,一旦操作失范,就可能導致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甚至發生群體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給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如在這起案件中,某餐飲管理公司配送給學校的午餐出現污染,導致18名學生發病。經調查,市場監管部門發現該公司在存儲、加工、配送午餐過程中存在操作不規范情形,遂依法責令其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給予警告、罰款。后該公司對處罰決定不服,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最終依法支持行政機關對其進行嚴懲,這也向社會傳遞出司法機關堅決守護學生身體健康的鮮明態度。
未成年人的身體正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能否吃得安全健康,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我國食品安全法特別就學校等集中用餐單位的生產經營過程控制作出規定,教育部等部門也專門制定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并持續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就在前不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就校園食品安全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深入排查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這些立法執法舉措,旨在從多個維度守護校園食品安全,既明確了底線、劃出了紅線,也為推進相關工作定好了規矩。
校園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這就需要各方一道攜起手來,嚴格落實有關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法律規定,強化監督管理,合力筑牢校園食品安全防線,切實守護好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共同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