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崎嶇山路,檢查鐵路線路安全隱患,守護列車平安通行。
這是沈發德的日常工作。

沈發德是烏魯木齊鐵路公安局庫爾勒公安處焉耆站派出所和靜警務區民警,這條守護平安的路,他已經走了35年。而今年,是他的最后一個春運。
巡線路上,山高路險、交通閉塞,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第一個回訪的牧民家。
“前面路邊的那個蒙古包就是雅合甫家,養著27峰駱駝……”35年來,沈發德對于警務區管轄的163.345公里鐵路沿線了如指掌,被大伙稱為“活地圖”。
將警車停靠在安全地帶后,沈發德沿著線路邊狹窄的步道攀爬上山,穿行在山間小路,左察右看,查看防護網有沒有破損、防畜網邊上有沒有牛羊......

海拔從低到高,驅車到達烏斯特車站已是3470米,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沈發德對鐵路設施逐一認真檢查。這就是沈發德的巡線日常。
2014年,隨著南疆鐵路吐庫二線通車,鐵路改線,烏斯特車站停用,沈發德被調到山下的焉耆站派出所和靜警務區,但他時不時還要來看看,“部分區段線路還在使用,也要防止不法分子偷盜鐵路設施。”
在大山里的35年間,這條163.345公里的巡線路,他走了近7000遍,步巡114萬多公里。
不止是守護列車平安通行,沈發德還手繪了一幅由4張A4紙拼接而成的“線路治安地圖”,每一戶牧民、每一個無人看守的道口、每一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區段等等都一一呈現在上面,沒有著色,更不見畫功,但承載了他與群眾的魚水深情。

在鐵路兩旁放牧,是牧區常見的問題。為了開展鐵路治安法治宣傳教育,沈發德經常拿著大喇叭在村民聚集地、鐵路道口旁一遍遍喊,還親手繪制簡單易懂的宣傳連環畫,張貼到村口,貼在蒙古包上。同時,村民有啥難題,他都主動幫忙。
“和牧民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他漸漸成了牧民的貼心人,牧民發現危及鐵路安全的情況總會第一時間報告給沈發德,“正是有了群眾的支持,我才能守護好來來往往的列車。”
35年來,沈發德共協助牧民轉場1500萬余只牲畜,開展17000余場愛路護路宣傳,發放130余萬份安全宣傳資料,簽訂16800余份《鐵路安全協議》。他也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榮獲全國鐵路公安機關優秀線路民警、“優秀共產黨員”等32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