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7.1級地震發生后的第7天。
清晨,在祖國邊陲的烏什縣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的一個邊境巡邏執勤點,8名身著迷彩服的女子護邊員,以兩人為一組,迎著凜冽的寒風,踏上巡邏之路。
這個執勤點護邊隊由來自亞曼蘇鄉的22名女子組成,被親切地稱為“牙滿蘇邊境派出所女子護邊隊”。該執勤點位于道路右側,在一處不足100平方米的院子內,緊挨著門的左邊種了些樹,右邊是一個小型訓練場,一大一小兩間彩鋼房并行橫落其中,群山環繞,這就是護邊隊員的家。
“從這兒過去就是亞曼蘇鄉,守好邊境,就是守好家。”護邊員齊曼古麗·吐爾地指著家的方向說道。
1月23日凌晨2時09分,伴隨著一陣強烈的震動,花盆也摔倒在地,睡在上鋪的齊曼古麗·吐爾地扶著晃動的床趕緊下來,和姐妹們抱在一起。地震發生時,她才換了班,剛進入夢鄉。
清晨,院子里都是摔碎的花盆、散落的泥土。包括齊曼古麗·吐爾地在內的6名女子護邊員開始了新一天的守邊工作:巡邏、收拾內勤、打掃院落……
“只要換班的人沒來,我們就堅守著,我們要守好祖國邊境。”她說。
1月23日下午,交完班的齊曼古麗·吐爾地趕緊到村委會安置點,看到孩子沒事,她懸著的心才放下。很快她又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安置村民、搭火爐、送飯……“我是護邊員,也是一名黨員,更應該多干一點、干好一點。”她說。
走進牙滿蘇邊境派出所女子護邊員之家,最先看到的是“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牌子。走進其中,就會看到左手邊的小矮柜上放著微波爐,稍大些的文件柜里有保暖瓶、醫藥箱、書籍等物品;右手邊放著一個飲水機;再往里走,隔壁的小倉房還放著一個冰柜。
“都是工會給配置的。”護邊員哈尼夏依·尼馬力的迷彩服上,佩戴著工會徽標。今年38歲的她已經在這里駐守了7年,執勤點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
她帶記者來到另一側的小彩鋼房內,房子被一分為三,最大的空間安置著一個火爐,一張長桌和凳子,靠近內側擺著一個餐廚柜,里面放著鍋碗瓢盆;其余地方被劃分為衛生間和倉庫。“這也是工會配置的,除了執勤點多了新東西,去年我們還收到了工會發的米面油等物資。”哈尼夏依·尼馬力高興地說。
2021年,新疆阿克蘇地區工會全面啟動護邊員集中入會專項行動,烏什縣3046名護邊員集中加入工會組織。同年7月,烏什縣總工會以共建方式在邊境打造了35個戶外勞動者服務站。2023年11月,烏什縣總工會還給全縣護邊員每人發放了500元送溫暖資金。
如今,執勤點多了些新設備,更多了些家的味道。臨近午飯時間,一鍋熱騰騰的抓飯出鍋了,胡蘿卜、肉、葡萄干……
阿依古再麗·阿曼吐爾今年23歲,因為精通雙語,很快成為大家的“小團寵”。
在成為護邊員之前,她是新疆奎屯市一家紡織廠的紡紗工。2023年,她決定辭去工廠工作,留在家人身邊照顧他們。
然而,村里身著迷彩服的女子護邊員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我也想像她們一樣守護祖國。”抱著期待,她遞交了申請,不到一個月,她就穿上了向往的迷彩服,踏上了邊境巡邏線。
在哈尼夏依·尼馬力眼中,阿依古再麗·阿曼吐爾最喜歡兩件事,一件是巡邏,每次巡邏,她都會仔細查看邊境鐵絲網是否有損壞,對損壞部分及時修補;另一件就是聽大家講守邊故事。
“聽了她們講的故事,我深有感觸。”阿依古再麗·阿曼吐爾說,“這次地震發生后,好多人都來幫鄉親們,很讓人感動。以后我更要守好祖國邊境線,為大家守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