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法院推進“執行難”綜源治理兌現“真金白銀”
記者1月29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獲悉,2023年,新疆全區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聚焦群眾最關心的“真金白銀”權利兌現,從“執行末端”到“源頭前端”全鏈條發力,全年已結案件同比上升20.56%。
近年來,新疆法院持續深入推進“執行難”綜源治理,將“切實解決執行難”納入自治區層面府院聯動范圍,從“單兵作戰”走向聯合破解執行難。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借力,依托職能部門綜合破解執行難,打通關聯信息查詢流轉“梗阻”。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人民法院將執行工作嵌入“一站式”訴源治理,設置法官便民服務點,讓查人找物不再難。
為將矛盾主動排查化解在一線,新疆法院緊盯“抓前端、治未病”,出臺更有力、更多元、更便捷的舉措。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人民法院、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人民法院等法院開設了“執行110”指揮中心,開通24小時值班電話來征集執行線索,執行警力將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執行。同時,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在新疆高院官方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發布“失信曝光臺”“執行懸賞公告”,引導被執行人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
聚焦群眾最關心的“查人找物難”“拍賣變現難”,新疆法院“網上查+線下跑+部門聯+網格訪”,及時兌現勝訴權益,圍繞“執行轉破產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創新執行舉措。伊犁州直兩級法院創新建立聯動機制,積極運用破產重整、和解等程序,多渠道化解債務危機,盤活生產要素6億余元;喀什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通過司法拍賣網絡平臺,努力實現財產價值變現最大化;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異地長途奔襲追回5.6億元,幫助新疆兩家國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化解潛在金融風險……執行路上的種種故事,是無數企業起死回生、轉危為安的生動寫照。
2023年,新疆法院從“小案”出發,出臺“暖”措施,集中力量開展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標的案件執行專項行動,全年共受理涉民生執行案件23870件、執結22301件,結案率為93.43%,執行到位14.86億元。
2023年新疆法院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組織開展涉企積案、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清理,訪企業、提建議、促發展,及時發布具有規則示范和市場導向意義的典型案例,以法治力量優化營商環境,助推企業健康發展。為了讓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靈活采取分期支付、以物抵債、執行和解等方式清償債務。昌吉市人民法院創新探索“執行前和解”制度,變“事后執行”為“執前化解”;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人民法院向被執行人發“預失信”通知,以“懲戒預警”方式打擊違法、督促執行;阿勒泰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開展“雪都鋒劍專項執行行動”,把強化執行攻堅與優化營商環境、護航經濟發展等內容有機結合。
面對人民群眾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新疆法院堅持深化智慧法院建設,用最優質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處理好案件,實現為民便民、與民共享。截至目前,全區49家分中、基層法院已建立“一站式”執行服務窗口,擴大執行為民朋友圈。僅昌吉市人民法院執行服務中心就分類設立了17個接待窗口,高效便捷提供各類服務,實現執行工作從“幕后”走到“窗前”,搭起便民服務“連心橋”。
據統計,新疆全區各級法院累計1729名執行干警注冊“智慧執行”法官端,每日開展執法取證、留言反饋、線索查詢、遠程會商等執行業務。同時,群眾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向執行法官或執行法院留言提供財產線索、投訴建議,最大限度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不懈,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在深化執行難綜源治理、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深化開展各類為群眾辦實事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深化執行監督制約機制、鍛造執行鐵軍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形成更多符合新疆實際的執行新舉措,確保執行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執行獲得感可觸、可及、可感。”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魏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