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9日,托里縣托里鎮金爍社區居民劉先生通過居民微信群掃描了該社區的“法治服務”二維碼后,在彈出的頁面點擊“聯動調解”選項,不到2分鐘,他被金爍社區黨支部書記張俊名拉進了一個有律師的聊天群組,解紛正式開始。
劉先生在群里說出了自己的煩心事。2023年12月,他在吳某的餐廳打工,后因其家中有事,便在工作未滿1個月的情況下辭職。事后,吳某以其提前辭職為由拒絕結算工資。
“你們簽訂勞動合同了嗎?”律師鄔九問。得到否定的答復后,他解釋道:“不簽勞動合同,責任主要在企業。一旦產生勞資爭議,其必將承擔諸多不利后果。”
“只要付出了勞動,你就享有得到勞動報酬的權利。”張俊名補充道。隨后,他以社區的名義聯合托里鎮司法所、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向餐廳老板吳某普法。經過協商,吳某向劉先生支付2000元工資。
“現在有事掃個碼就行,真方便!”收到工資后,劉先生稱贊道。
在金爍社區,居民掃碼解紛、學法、法律咨詢已成為常態。“這項舉措是我們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關鍵一環。”張俊名介紹,2023年以來,“法治服務”二維碼已幫助居民解決問題280件。
為何要推出此項服務?張俊名介紹,金爍社區居民多為牧民、農戶,長期在外放牧務農,流動性較大。為消除距離限制,2023年初,“法治服務”二維碼順勢而生。
在金爍社區采訪時,記者掃描了“法治服務”二維碼,沉浸式體驗了“碼”上法律服務:掃碼后,界面進入根據時間節點更新的簡介普法頁面、互動屏幕,進入功能區,在線咨詢、聯動調解、網絡法治課堂等7類功能一應俱全。點擊“在線咨詢”,數十名線上律師供居民選擇,為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聯動調解”功能區有多個糾紛類型選項,居民可依據事項精準選擇解紛部門,實現解紛渠道多元化;打開“網絡法治課堂”,各類普法視頻、文章翔實多樣,其中的“我愛學法”欄目中,由金爍社區錄制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普法劇格外引人矚目。
如今,“普法+解紛”法治服務模式讓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公共法律服務,居民滿意度不斷攀升,社區治理難題迎刃而解。
1月初,金爍社區居民李亮(化名)自外地某科技公司離職,但該公司要求其離職后三年內不得從事同行業工作,這讓準備入職同類型企業的李亮頗感煩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亮掃描了“法治服務”二維碼法律咨詢。經律師解答,李亮發現其不符合法律規定“競業禁止”條款中包含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且原公司在競業限制期限內并未按月給予其經濟補償,因此,李亮可以正常入職同類型企業。事后,他專程前往金爍社區送錦旗。
“讓群眾滿意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我們將持續拓寬法律服務渠道,譜寫基層善治新篇章。”張俊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