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很多人在新疆體驗了一場難忘的冰雪之旅。
因持續降雪導致雪崩頻發,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山區經歷了嚴峻的考驗:上千名旅客滯留喀納斯、禾木景區;哈納斯村、白哈巴村全域停電;禾木牧民冬儲牧草被雪崩沖散掩埋……
然而,在冰雪覆蓋的天地里,卻有許多人攜手并肩辟出一條溫暖的道路,讓人們看到這個冬季新疆最動人的風景:
先是1月13日喀納斯景區管委會的一條公告刷屏,在道路阻斷至打通期間,對景區內滯留的游客實行食宿免費。與此同時,不斷有滯留游客曬出在景區的“免費一條龍”,引得各地網友羨慕不已,直呼“新疆太下功夫”。
當游客還沉浸在免費“吃喝玩樂”的歡喜之中,新疆又亮出了“硬核大招”,兩架直升機緊急出動,執行救援任務,將發電機、米面油等物資投送到喀納斯景區,再將滯留游客轉運至機場。對于這波特別救援行動,網友盛贊“新疆太有排面”。
游客受困、群眾受災,救助一個都不能少。救援工作不僅為滯留游客提供及時幫助,也為當地受災群眾排憂解難。1月13日,禾木當地的公安干警與相關工作人員,為牧民轉運被雪崩沖散掩埋的牧草。除此之外,阿勒泰地區下撥1000萬元應急救災資金,用于雪崩路段疏通、群眾生活救助、購買救災救助物資等。
在1米多深的積雪和頻發的雪崩中,游客沒有驚慌,在“鬧海風”“風吹雪”的惡劣天氣里,群眾安好無虞。這一切,并不像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簡單,更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一個部門的單打獨斗,而是無數人堅守奉獻、多個部門聯動發力的結果。
在“免費”的背后,我們看到景區酒店、民宿、餐廳的奉獻與擔當,在這波暖流中,他們是讓新疆發光發熱的一群人。我們從游客的笑容中看到,這些經營“詩和遠方”的身影,詮釋著“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的經商之道,更是將“人人都是新疆形象,人人爭當最美風景”的理念付諸行動。
在直升機的轟鳴聲中,我們看到上下齊心、無堅不摧的力量。在處理旅游突發事件時,動用直升機在國內并不多見,這個讓無數網友羨慕而破防的行動,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不惜代價的為民情懷,以及各部門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高效協調,而這正是我們共克難關的最大底氣。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共克時艱之際,沒有一片風景是無情的。道路搶通人員與暴雪戰天斗地;被困的8名大學師生獲救后和邊防官兵在界碑前共唱《我和我的祖國》;布爾津縣工作人員把宿舍騰出來讓游客入?。话⒗仗┦薪M織愛心車隊免費接送雪友;導游踏過齊胸的積雪為游客提供服務……這眾志成城的一幕幕,釋放著人性的光輝與溫暖,也書寫著新疆人善良質樸的本色、義薄云天的豪情、握指成拳的團結。
人間真情是雙向奔赴。經過連續7天的鏖戰,1月16日中午,喀納斯景區通往禾木村的道路實現搶通,被困游客開始有序撤離,他們中的不少人由衷地告白:“新疆,我們還會來!”這樣的回應,是對風雪中默默付出的人們的最好感謝,同時它也猶如一膛爐火,釋放著巨大的暖意和動力,鼓舞我們繼續并肩攜手贏得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