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賠償款的那天,馬菊香(化名)睜著眼睛躺了一夜。一閉上眼,腦海中就像放電影一樣,那場交通事故一幕幕地出現在眼前。
2023年,新疆法律援助機構堅持“以人為本、應援盡援”的服務理念,為維護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馬菊香是伊寧市喀爾墩鄉居民,她和丈夫有兩個乖巧的女兒,日子過得幸福而溫暖。2021年4月7日,上天給這個家庭開了一個“玩笑”,馬菊香的丈夫余某駕駛三輪電動車與一輛小型轎車發生碰撞,因搶救無效死亡。
馬菊香得知消息后,連圍裙都沒摘,一路奔向事發地。
“現場一地的碎片、血跡……孩子爸一句話也沒有留下。”馬菊香回憶說。
還沒來得及悲傷,馬菊香就轉頭參與交通事故的處理。伊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余某負事故的主要責任,小型轎車司機楊某負事故的次要責任。
馬菊香的大女兒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小女兒還在上學,丈夫的離世讓一家人雪上加霜。
事故發生后,馬菊香與車主及保險公司就賠償事宜多次協商無果,經相關部門協助,她了解到法律援助相關政策后,提交了法律援助申請。
按照相關規定,法律援助服務主要包括法律咨詢,代擬法律文書,刑事辯護與代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國家賠償案件的訴訟代理及非訴訟代理,值班律師法律幫助,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代理等內容。
伊寧市法律援助中心通過審核后,指派新疆宇通律師事務所律師常曉辦理該案。常曉全程認真、負責,經伊寧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兩級法院審理判決,本案受援人馬菊香及兩個女兒最終獲得賠付42萬余元。
2023年12月13日,馬菊香將寫有“法律援助 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伊寧市法律援助中心,感謝幫助她的人。
法律援助讓人人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個答案。
2023年以來,新疆各級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服務咨詢235419次;轉辦法律服務網“農民工欠薪綠色通道”案件251件,涉及1514名外來務工人員,挽回經濟損失724萬余元;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咨詢解答12.4萬余人次。
開展法律援助,彰顯人間正義。2023年,我區各地深化“應援盡援 應援優援”的服務理念,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優質、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讓高品質的法律援助服務惠及更多群眾。
伊犁州對法律援助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咨詢接待、申請受理、審查指派、協商調解、文書檔案存放等功能;烏魯木齊市打造主城區“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點“窗口”1144個,組織1400余名律師采取預約或坐班方式就近上門為群眾提供服務;和田地區依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互聯網+法律服務”、各便民服務窗口、工作站(點),為各族群眾提供線上線下法律咨詢等服務。
目前,新疆已經打造了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群眾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法律援助是政府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去年以來,16名“1+1”法律援助律師在我區10個地(州、市)16個縣(市、區)開展基層法律服務,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一年來,法律援助累計接待法律咨詢10865人次,受理案件307件,代寫法律文書391份,普法宣傳174次,化解社會矛盾糾紛96起。
“今后,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一如既往地堅守為民情懷、踐行初心使命,推動新時代法律援助工作為民便民利民暖民,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援助的關愛與溫暖。”自治區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