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軍人、退役軍人運動健身享受5折優惠,課外培訓享受7折優惠……12月20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海拓體育館“特色老兵驛站”揭牌,除了為現役、退役軍人提供健身優惠外,還提供就業創業、心理疏導等服務。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10513個,成為雙擁工作的重要陣地。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的光榮傳統,在新疆大地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區軍地各級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雙擁工作組織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宣傳教育深入人心,支援經濟社會建設成效顯著,軍民同心合力,共建美麗新疆,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斗的絢麗華章。
保障有力 官兵暖心
元旦將至,和田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走訪慰問轄區內13名軍隊轉業干部,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和慰問金。
97歲的老兵龔正舉參加過遼沈、平津戰役和抗美援朝,退役后安排在企業工作至退休。“現在我在干休所安享晚年,黨和政府非常關心關愛我們這些老兵,我很幸福。”他說。
關心軍人、關心軍人家庭就是關心軍隊、關心國防建設。在新疆,從黨政部門到廣大社會群體,關愛軍人,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等節日,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開展慰問活動。各地按照統一部署,扎實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活動,圍繞一線官兵家庭面臨的困難需求,靠上去做工作、心貼心解難題,以后方無憂保證前方無畏。
自治區還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提升優撫保障水平,在全國率先實行持優待證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免收景區景點首道門票、享受公共服務窗口優先服務,優惠政策共覆蓋1000余條常規公交、1條地鐵線路、500余個國家5A級在內的景區景點,年均減免金額3億余元,讓退役軍人感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為36萬余戶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成立自治區退役軍人關愛基金會,累計幫扶425名退役軍人……
為了織牢織密政策保障網,讓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飯碗”端得更穩,自治區對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軍轉干部和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開展定向式、訂單式職業技能培訓,舉辦退役軍人、軍嫂專場招聘會945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8.92萬余個,讓退役軍人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把最可愛的人掛在心上,用心用情服務好、辦實事。在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之下,我區雙擁工作邁向新高度。
幫扶有力 贏得民心
臨近年末,駐疏勒縣某部隊和疏勒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了“情系民生 共謀發展”雙擁共建活動,部隊官兵為村小學、幼兒園的孩子們送去手套、線帽等,為村民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軍地雙方還就當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民收入等進行深入交流,共同謀劃2024年度鄉村振興工作。
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多年來,駐疆部隊廣大官兵在抓好練兵備戰的同時,堅持駐守一地、造福一方,以實際行動支持地方發展、服務駐地群眾,贏得了全區各族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新疆軍區把202個共建幫扶村作為群眾工作聯系點持續抓下去,投入150萬元幫助3個基礎較弱的幫扶村鞏固脫貧成果;空軍烏魯木齊基地投入2000余萬元精準對接定點幫扶項目,涉及教育、水利等關鍵領域;駐和碩縣某部隊投入資金450余萬元,幫助當地援建標準化畜牧養殖場等6個產業項目,投產3年來已產生集體經濟效益100余萬元。
當群眾遇到困難時,駐疆官兵的那抹“橄欖綠”最是令人感動。在搶險救災、突發事件中,駐疆部隊與地方應急管理部門通力合作,進一步加強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確保遇有緊急情況迅速行動,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駐疆部隊廣大官兵帶著“駐一方熱土、守一方穩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發展”的滿腔熱情,為促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貢獻。
軍愛民,民擁軍。駐疆部隊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答卷,展現新時代軍政軍民魚水情誼。
愛軍擁軍 團結一心
12月25日,烏魯木齊市民韓飛像往常一樣坐地鐵去上班,進站出示退役軍人優待證后,享受免費乘車。“現在退役軍人優待政策越來越多,尊崇軍人、關愛軍人氛圍很濃,生活在這個城市我很幸福。”韓飛說。
作為雙擁模范城市的烏魯木齊大街小巷,不時可見一塊塊引人注目的雙擁宣傳牌,在醫院、車站、景區景點等服務窗口,“軍人依法優先”等字樣讓人倍感溫馨。
在新一屆自治區雙擁模范城(縣)評選中,我區59個城市(州、市、縣、區)獲評雙擁模范城。雙擁模范創建活動在全疆掀起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雙擁工作熱潮,推動雙擁工作經常化、社會化、制度化。
在雙擁創建活動中,還涌現出“時代楷模”、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拉齊尼·巴依卡,最美擁軍人物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和“人民楷模”、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布茹瑪汗·毛勒朵等一批先進典型。他們的事跡激勵和帶動了新疆社會各界積極投身雙擁實踐中,在全社會營造出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濃厚氛圍。
喀什地區疏勒縣巴仁鄉尤喀克克其其村與駐地某部隊連續50多年接力搞共建、同心固邊疆,使昔日貧窮落后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通過大力宣傳和挖掘軍民共建先進典型,自治區打造了一批有時代特色、廣泛影響的雙擁活動品牌。
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新疆這片軍民魚水情深的熱土上,廣大軍民正團結一致、勠力同心,為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