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建設
——專訪克州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雷
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靈魂,化解矛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近年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探索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克州實踐,走出了一條防范化解矛盾糾紛的新路子。近日,“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新疆”主題采訪團記者采訪了克州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雷。
“近年來,克州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抓手,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張雷說。
“我們注重構建基層治理體系,突出頂層設計。”張雷介紹說,克州黨委創新性提出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八力”工作要求,即提升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思想教育的說服力、政策執行的穿透力、黨員和群眾骨干的帶動力、工作運行機制的推動力、資源高效利用的整合力、服務群眾的落實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全面夯實基層基礎。
與此同時,克州注重攻堅化解信訪難題,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安排部署“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大力推行“四下基層”經驗做法,持續開展各級黨政領導帶頭包案、常態接訪下訪,緊盯疑難復雜案件,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我們注重矛盾問題源頭治理,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動引導干部群眾開展大宣講、大討論活動,同時充分發揮網格中心作用,整合法律顧問、‘四老’人員、村(社區)民警等進網格、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切實從源頭上解決社會矛盾問題。”張雷說。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克州立足實際,努力發揮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預防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發展、鞏固基層政權中的積極作用,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效賦能。
一是搭建平臺,暢通渠道。堅持“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的原則,推動縣鄉兩級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使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優化矛盾糾紛“搜集、研判、推送、化解、防范”處置。
二是轉變作風,靠前服務。不斷完善司法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楓橋式”品牌,全面推動“楓橋式人民法庭”“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楓橋式司法所”等創建工作,推動工作方式由“群眾找上門”向“上門找群眾”轉變,不斷適應各族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
三是宣傳引導,營造氛圍。建設融“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宣傳體系,踐行“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宣傳模式。線上廣泛宣傳“人民楷模”布茹瑪汗·毛勒朵、“黨徽大叔”阿布都加帕爾·猛德、“最美奮斗者”吳登云等全國著名道德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跡和突出貢獻,用真人、真事感召他人,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局面;線下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法治講堂·法治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多種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提升干群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
張雷表示,今后,克州將牢牢把握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依靠基層組織和廣大群眾,推動調解工作創新發展,健全完善聯動多元調處化解機制,精心選培金牌調解員、打造品牌調解室,推動從粗放治理、末端治理向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轉變,不斷續寫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篇章,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