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天氣,保障各族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是大事要事。隨著寒潮襲來,全區各地都在保暖保供等方面迅速做出了反應,但從石榴云問政平臺的群眾反映來看,仍有不少問題令人憂心:有暖氣達不到供暖標準瑟瑟發抖的,有天然氣氣壓不夠無法做飯的,有公用水管凍裂導致整棟樓的住戶幾天沒水用的……關系群眾衣食冷暖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保暖保供哪一項工作出了紕漏,都可能把群眾置于窘境,面對極端天氣帶來的挑戰,相關部門切不可打沒準備的仗。
細看對這些問題的回復,有不少看似客觀原因,但再往深里想一想,其實不然。以供暖不達標為例,有管網老化淤堵的、有突發爆管情況的,更有甚者一個片區的報修量太大,維修師傅忙不過來只好讓住戶等兩天——看起來都有理由,但在集中供暖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的城市里,每年供暖季到來前排查風險隱患,最大限度減少隆冬時節的供暖故障,應當是基礎且必要的工作,而這道程序是不是走了過場、有沒有做細做實,從居民的反映來看還要打個問號;至于到底是眼前的客觀原因造成的困難,還是前期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顯現的后果,答案也值得深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如不能在敵人已經沖過來時才開始練兵,作為保供單位也不能在寒潮襲來時才開始檢修暖氣管網,否則遇到問題集中爆發、天寒地凍維修困難等狀況,只能在焦急、無奈中被動應戰。問題暴露了前期的梳理排查工作中存在著明顯疏漏,也反映出打硬仗不能只靠見招拆招,沒有充分的“備戰”,見了招也有可能拆不了。對于煤電油氣等能源供應、民生商品的產銷運輸等保供工作,解決突發問題的應急預案當然要有,但防范問題的措施要走在更前面,只有以“平戰結合”的思維才能筑牢防線、兜住底線。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地方和部門要壓實責任,細化防范措施,完善應急預案,深入排查風險隱患,全力做好突發險情應對處置,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言之切切,各地各部門要心懷“國之大者”,把各族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保暖保供的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