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12月16日一早,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來到國家法官學院圖書館報告廳,等候前來參加“以深化實踐法學研究助推審判工作現代化暨《法律適用》創刊500期”座談會的各位老師、專家學者們。
張文顯、王利明、馬懷德、胡建淼、陳甦、黃進、秦前紅、陳衛東、葉青、林維、易繼明、時建中、黃勇、張建偉、車浩等與會專家學者和作者代表就如何辦好實踐法學期刊、如何推進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融合發展、如何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推心置腹地聊了4個鐘頭。
張軍指出,“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法律的生命在于適用。《法律適用》創刊30多年,500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法院各類期刊、報刊、應用法學研究都要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條兼收并蓄、為審判工作提供理論支撐、為院校法學研究提供實踐經驗的路子。”結合大家發言,圍繞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互融、互促、互動,張軍提出3點要求——
在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中始終堅定法治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被實踐證明是適合我國國情、行之有效的。理論研究和審判實踐都要貫徹“兩個結合”的要求,始終堅定法治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司法審判要建立有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積極主動融入法學教育與研究,聯手協同做實“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為司法實踐提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的指引、支撐。
推動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相互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互為表里。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法學理論界與實務界相互促進,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司法實踐發現問題、理論研究提供思路、學術成果引領司法實踐”的全周期合作模式,共同開展研究、一起找出答案,推進中國司法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更加積極主動走向世界,為全球善治提供中國方案。
打造高質量的司法資源和成果交流平臺。最高法與法學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多個司法研究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合作,取得明顯成效。要進一步把平臺做實,更加充分共享司法資源和研究成果,促進理論與實務優勢互補、博采眾長,形成更多指導審判實踐的研究成果。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法學期刊研究會會長張文顯在講話中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格外關心、高度重視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要加強法學期刊建設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推動法學學術期刊多樣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要加強以實踐為導向的法學研究,回答實踐之論,回應實踐之需,破解實踐難題,在實踐中發揮法學期刊的作用。要加強對新時代能動司法的研究,把其中的規律性認識形成科學理論,指導解決審判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最高法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鄧修明主持座談。《法律適用》《中國應用法學》主辦單位代表介紹情況。最高法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萬明,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法治日報》編委、首席記者、理論部主任蔣安杰,《法律適用》作者代表,最高法有關單位負責同志,《法律適用》《中國應用法學》《人民司法》《中國審判》編輯部負責同志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