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新疆公安機關始終堅守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力解民憂、確保矛盾不上交,堅決保民安、確保平安不出事,主動惠民生、確保服務不缺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全力解民憂,確保矛盾不上交
堅持發現在早。通過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深化“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和“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新疆伊寧市公安局英阿亞提派出所、庫車市公安局東城派出所被評為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通過走訪慰問、警民懇談、警營開放、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形式,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校園、進網絡,建立更加緊密的警民聯系溝通機制,主動關心回應群眾困難訴求,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矛盾風險,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堅持調處在先。以健全領導干部常態化接訪下訪機制為牽引,縱深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自治區公安廳嚴格落實廳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做好答疑解惑和教育疏導,用心用情用力維護信訪群眾合法權益,廳領導先后接待來訪群眾38人次,閱處群眾來信104件。積極指導各地創新領導接訪方式方法,重點接待疑難復雜、群眾意見強烈、社會輿論關注度較高信訪案件,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年內,新疆各級公安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共接訪辦結1309件。
堅持防范在前。建立健全風險預警評估機制,深入分析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風險隱患,強化重點要素管控,做到預知預警預防,為安全防范處置提供支撐。堅持從源頭防起、從細處抓起,全面整改整治校園隱患、油氣、“三電”設施等安全隱患;針對金融、醫療機構以及高風險客運企業開展安全防范檢查,將重點車輛駕駛人納入管控視線,堅決防止駕駛員“帶病”上路;開展槍爆危化物品排查、環疆省區聯合整改整治,初步構筑起了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防護網。
堅決保民安,確保平安不出事
嚴厲打擊突出違法犯罪。緊緊圍繞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盜搶騙”“食藥環”等違法犯罪活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年內破獲刑事案件數與查處治安案件數,同比分別上升10%與6%。八類嚴重暴力案件破案率為99.9%;打掉食藥環領域犯罪團伙88個,涉案金額4.62億元。聚力攻堅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新型犯罪,偵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200余起,挽回損失6.35億余元;偵破跨境賭博案件74起,依法查扣涉賭資金2.33億元。
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持警力跟著警情走,將便民警務站、公安檢查站、警務室連點成線再成網,與群防群治力量協調聯動,構筑起“1、3、5分鐘”處置圈,形成了維護社會穩定的立體化防控網。同時,著重在派出所、警務站、檢查站、警務室的硬件、業務、隊伍三個方面推進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構建了派出所主防體系。
全面強化公共安全管理。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扎實做好隱患排查整治、秩序維護等工作,切實擰緊“安全閥”。以平安新疆建設為抓手,深化治安亂點整治,消除治安隱患。強化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管控,圓滿完成了800余場次大型活動安保任務。扎實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重點車輛安全監管,全疆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7.2%、1.8%、4.9%。
主動惠民生,確保服務不缺位
推進公安政務改革。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進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改革,讓群眾和企業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升級“新疆公安微警務”功能,實現3類88項公安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一事聯辦”,電子證照生成吞吐量已從100萬/天提升到180萬/天,群眾在平臺辦理業務可實現材料免提交、事項免填寫。年內訪問量達2000萬余人次,辦理業務293萬余筆。
拓寬便民利民通道。依托公安政務平臺,實現新生兒落戶、居民身份證首次申領“跨省通辦”、戶籍類業務“一網通辦”、電子證照等47種場景互認聯用,年內辦理“跨省通辦”業務8798筆,受理網上戶籍業務64萬余筆,制發居民身份證238萬余張。優化交管業務辦理,健全網頁、手機APP、語音平臺信息化服務體系,年內網上約考、預選號牌、補換領牌證等車駕管業務占比達到83.4%,網上處理違法和快處事故占比達到61%。
優化服務惠企舉措。制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細化完善公安機關21項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措施。依法打擊非法集資、涉稅、金融、侵犯知識產權等領域違法犯罪,偵破經濟犯罪案件700余起,挽回經濟損失2億余元。與新疆工商聯共建“警企聯絡室”,暢通企業訴求渠道,出臺《新疆公安經偵部門“親”“清”警商交往正負面清單》,嚴明警商交往的法度與尺度,為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