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昌吉回族自治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提質增效,形成了治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風險化解能力不斷增強、平安昌吉和法治昌吉建設不斷深化,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典范地州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日前,昌吉回族自治州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州法學會常務副會長索敏說。
重立法 為平安昌吉注入新動能
“2019年,《昌吉回族自治州鄉村治理促進條例(試行)》頒布實施,2022年6月1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出臺,兩部條例針對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中出現的難點、堵點問題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和規范,健全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11月24日,昌吉州人大常委會監察和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忠說,今年以來,昌吉州按照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推動制定了自治州平安建設促進條例等4部地方性法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的典范地州夯實了基層法治基礎。
近年來,昌吉州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彰顯法治思維,高度重視地方立法工作,堅持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充分發揮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優勢,堅持“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和“小快靈”“小切口”立法,統籌平安建設各項任務,以立法形式對社會治理中積累的工作機制、方法、措施加以確認,先后制定了19部地方性法規,立法數量穩居全疆第一,為平安昌吉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該州通過科學立法、精準立法,讓群眾了解提倡什么、摒棄什么。2017年7月1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全民參與公益活動條例》正式施行,規定每年五月第一個星期日為“全民公益日”,鼓勵人人公益、天天公益,截至目前,昌吉州共注冊志愿者18.6萬名。昌吉州還針對基層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以及老年人贍養難等突出問題,頒布了《自治州各族群眾辦理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孝老愛親、厚養薄葬成為新風尚,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日漸增強。
強服務 上門解決群眾困難事
“這里過馬路也太危險了,來來往往這么多車!”10月15日,木壘哈薩克自治縣的劉女士向入戶網格員反映,和好街門口路段人流、車流相對較大,交通事故多發。針對該問題,轄區網格員在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發起網格“吹哨”,縣公安局、住建局“接哨”,安排人員到現場核查實情。三方聯動,第二天拿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安裝車輛限速標識牌、行人通行警示牌、調整兩側隔離護欄高度、安排警力定點執勤等措施解決安全隱患。
昌吉州更加注重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社會參與,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通過優化組織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功能網格,將黨建、矛盾糾紛調解、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環境整治等各項重點工作延伸至基層治理“神經末梢”,使網格成為群眾生活的便民服務站、社會治理的問題收集站、疑難問題的政策咨詢站。今年以來,昌吉州推出“網格發現、村社接報、街道派單、部門接單”工作制,建立“社區收集問題、街道派單協調、部門接單落實、辦結反饋意見”四步閉環工作法,將“單源”劃分為執法和群眾困難訴求兩類,又細化為“應急單”“常規單”“重點單”,限定部門辦理時限,有效解決了單個部門執法難、多個部門協調難、街道“看得見管不了”等難題。截至目前,該州發起網格“吹哨”4.7萬次,通過網格發現問題39萬件,辦結率均達99%以上。

呼圖壁縣農業農村局駐該縣園戶村鎮上三工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網格長周輝(右一)同該村道德評審團一起,調解群眾矛盾。石榴云/新疆法治報記者 李進福攝
近年來,昌吉州深入開展“敲門行動”“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建立實施“社區干部下沉網格、共建單位包聯網格、在職干部服務網格”統籌聯動機制。截至目前,昌吉州共有1619家成員單位、3萬余名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利用各種民意表達渠道,發現居民的實際訴求,解決困難群眾微心愿10708個,參與社區微行動5995場次。
抓源頭 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11月16日,奇臺法務中心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組織法律服務團隊前往芨芨湖鎮開展“送法入企業、護航促發展”普法宣傳活動,對企業進行“法治體檢”。昌吉州黨委政法委供圖
11月16日,奇臺縣法務中心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組織法律服務團隊前往芨芨湖鎮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對企業進行“法治體檢”。“今年以來,奇臺法務中心整合法律援助、律師公證、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各項服務資源,通過實地走訪、座談討論、‘法治體檢’等方式,為企業提供‘點單式+一站式+套餐式’法律服務。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為企業化解法律風險25件,讓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奇臺縣發展的新動力。”日前,奇臺縣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姚嵐說。
關口前移,把矛盾風險防范化解在基層,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突出特點。近年來,昌吉州出臺《昌吉州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疆打造首個集法律服務要素集約化、專業化、智慧化于一體的全域法務區:昌吉和合法務中心和奇臺縣法務中心,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全鏈條閉環解決。
昌吉州中級人民法院創新打造“1+2+3+4+N”訴源治理新模式,建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律師調解“四支隊伍”,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認可并在全國推廣。呼圖壁縣五工臺鎮幸福村建立村“兩委”班子與村(社區)法律顧問溝通聯系機制,在村級作出決策和簽訂合同時,必先征求法律顧問的意見,從源頭上發生避免矛盾糾紛隱患。木壘縣推行村民小組“巷長制”,推選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鄉賢,致富帶頭人等群眾擔任巷道長,協助村“兩委”、網格黨支部開展便民服務。
截至目前,昌吉州在縣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縱向全覆蓋的基礎上,打造鄉村個人特色人民調解室100個,橫向設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71個,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各8個,形成了橫向五層到邊、縱向五級到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有效聯動的大調解新格局。2022年至今,該州共排查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6054次,成功調處55389件,調解成功率98.81%。
優環境 智慧賦能便民更利民
“2022年12月初,夏某等人網購了河北某公司的飼草攪拌機,收貨后卻無法正常使用。多次維權無果,牧民來到吉木薩爾縣三臺鎮人民法庭,我們在護耕富農維權平臺啟動聯動機制,第一時間與賣家取得聯系,通過遠程調解,幫牧民拿到全額退款。”日前,吉木薩爾縣法院三臺鎮人民法庭庭長蔡辰說。今年以來,該縣五彩灣人民法庭針對園區企業遇到的問題,專門打造全天候智慧共享法庭,為企業和職工提供預約開庭等“訂單式”訴訟服務,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夜間,法庭都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實際需要開展工作。
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到今天的鮮明特色就是更加突出科技支撐。近年來,昌吉州通過人力與科技相統一,不斷延伸司法為民觸角,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昌吉州中級人民法院推動智慧法院迭代升級,實現網上立案、繳費、送達、調解、開庭一攬子辦理;昌吉州兩級檢察院成立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法律服務幫幫團”,在企業設立“檢察服務聯絡室”,定期開展“檢企沙龍”等活動;昌吉州公安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交管部門先后推出5批次54項便民利企改革措施,實現“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昌吉州司法局不斷織密法律援助網絡,全面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顧問通過“定期+預約”“線上+線下”的模式,為特殊群體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務。2020年至今,昌吉州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298件,幫助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499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