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楓橋經驗”金鑰匙 解好群眾“千千結”
——專訪伊犁州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新平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如何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伊犁、法治伊犁提供根本保證?近日,“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新疆”主題采訪團記者采訪了伊犁州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新平。
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智慧?!拔覀儓猿职l動群眾、依靠群眾,前端發力,化矛盾于未發。”楊新平說,伊犁州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匯聚各方力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增強了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及時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把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到群眾中去,提升基層組織矛盾糾紛化解能力和水平,增進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有利于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伊犁州整合資源力量,打造了784個州縣鄉村四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實行“三四五”矛盾糾紛閉環調處模式:一線干部常態入戶“巡診”、專職人員中心“坐診”、領導包案“會診”,“三診把脈”源頭治理;群眾訴求分類受理、分級辦理,即一般糾紛網格3天辦結、復雜糾紛村級5天化解、較大糾紛鄉級7天調處、重大糾紛縣級30天辦結,實現“四級閉環”限時辦結;通過“分流督辦、調解優先、速裁速決、信訪化解、調處回訪”的五步工作法,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力量協同聯動,確保矛盾糾紛不外溢、不升級。
楊新平介紹,伊犁州堅持“黨建+治理”為引領,聚焦排查調處“多元化”、服務管理“網格化”、綜合施策“精細化”,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壓緊壓實州、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治理主體責任,成立了由州黨委政法委書記牽頭、相關行業部門為成員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機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法委統籌、部門單位實施、社會力量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提質增效。同時,推動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三官一律”進社區。基層干部在長期聯系、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形成了“走得進家門、坐得下板凳、拉得起家常、建得了感情”的務實作風。
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無論調解的類型和方法如何千變萬化,一切為了人民,是“楓橋經驗”不變的初心與精髓。楊新平介紹,伊犁州因地制宜,搭建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聯合糾紛化解平臺等陣地,綜合運用“科技+”方式,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網上受理、調解、督辦、反饋,讓群眾的困難訴求足不出戶得到解決。同時,面對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伊犁州成立速裁(調解)團隊、品牌調解室214個,設立“楓橋式法庭”19個、旅游巡回法庭16個、法官工作室124個,實現11個縣市、122個鄉鎮、955個村(社區)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全覆蓋。
好措施、好辦法哪里來?答案是從群眾中來。伊犁州創建“伊犁人的奶茶會”議事品牌,圍繞“民事民議、民事民商、民事民決”的思路,讓群眾在農家院里、葡萄架下說事議事、收集訴求、化解糾紛。
人民滿意是一條走不完的路,“楓橋經驗”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楊新平表示,下一步伊犁州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聽取自治區和兵團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標伊犁州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深化矛盾糾紛閉環調處、用好“伊犁人的奶茶會”居民議事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品牌集群效應,不斷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伊犁實踐,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穩定有序的社會秩序,保障伊犁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