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平安網訊 “我家樓上鄰居衛生間防水沒有做好,一直在漏水,墻面上都是水漬,跟他溝通了好多次,一直不給修。”11月3日一早,家住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銀河路街道苑泉社區苑泉小區的居民王某向社區反映。
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召開現場調解會議,并邀請駐社區律師馬敬一同參與調解。馬敬耐心傾聽王某與其鄰居的講述,安撫雙方情緒,耐心細致地擺事實、講情理、說法律。馬敬告訴王某的鄰居,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因房屋裝修導致漏水影響他人房屋正常使用的,應當承擔損失賠償責任。
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律師的聯合調解下,王某和鄰居達成一致意見,由鄰居出資維修王某房屋受損部位。王某笑著說:“只要事情說開了,問題解決了,咱們還是好鄰居。”
今年剛進入供暖期,克拉瑪依區塔山路美食街某商戶店內的供暖管線損壞漏水,影響了多家商戶的供暖。經供熱公司檢查,受損的是店里的支管線,不屬于供熱維修范圍,需業主自費維修。為此,物業公司與商戶無法達成一致,便向苑泉社區尋求幫助。
苑泉社區邀請律師和市場監管、城管、住建、供熱公司、物業公司等多部門、企業人員到現場參與聯合調解,大家對供熱管線的歸屬權問題進行了討論界定,并現場回復商戶提出的問題訴求。
駐苑泉社區律師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做好解釋工作,讓商戶心服口服,承諾立即維修。事后,各方再次明確了在保障供熱中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表示今后將協同聯動,防患于未然。
今年以來,銀河路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采取“12345”矛盾調解工作機制,積極整合駐點律師、居民自治組織、成員單位、行政主管部門等多方力量,提高解決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糾紛不上交。
“現在鄰里糾紛這種小事在社區就能解決,就算社區解決不了,也會幫我們找駐社區律師、找相關部門,有人管事,我們心里很踏實。”苑泉社區居民王蒙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