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疆和田市公安局古江巴格鄉派出所矛盾糾紛調解室,阿某和李某因為車輛維修費糾紛吵到了派出所,讓民警聞星給評評理。
聞星是古江巴格鄉派出所矛盾糾紛調解室負責人。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基層工作近20年,人熟地熟情況熟,加之辦事公道,說話有親和力,群眾有訴求、有難事,都愿意找他。
當天,阿某和李某來到調解室。一進門,阿某就說:“聞警官,我讓他把車從喀什給我托運回來,他自作主張一路開回來,中途修了車還讓我付錢,這錢我不認。”
李某說:“修的是你的車,這筆賬你不認也得認。”
去年7月,阿某委托李某將其停放在喀什市的車托運至和田市,并向其支付了2000元。
正好李某要從喀什市回和田市,于是他決定把車開回去。途中,汽車電瓶壞了,李某換了一個新電瓶。接著,民警執法時發現該車沒有買交強險,李某一時聯系不上阿某,又墊錢買了交強險。到達和田市后,李某一算,一路上花了4000余元。于是,他聯系阿某補差價。
二人多次溝通無果后,到調解室找聞星評理。
了解情況后,聞星讓二人先冷靜一下。聞星說:“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雇傭關系是指雇主與雇工約定,雇工利用雇主提供的條件,在雇主的指示、監督下為雇主提供勞務,并由雇主支付報酬的勞務法律關系。”
“聞警官這話對呢,我們之間是雇傭關系,我已經給你支付了報酬,不可能再付其他費用了。”阿某說完解釋道,其車輛已接近報廢,他本來想等車輛托運回來后就辦理報廢手續,沒想到李某一路開回來又是修車又是買交強險。
“從情理上講,李某把車給你開回來了,電瓶確實換了,墊付交強險費用也是事實,你是不是應該也讓一步?”聞星勸道。
最終,在聞星的調解下,阿某和李某各讓一步,由阿某支付給李某一定的補償。
古江巴格鄉派出所轄區一半是城區,一半是農區,人多事雜,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瑣事,占據著古江巴格鄉派出所全部警情的60%。雖然都是些家長里短,卻影響著轄區的平安和諧。
如何讓群眾生活更順心,是古江巴格鄉派出所民輔警關心的頭等大事。
今年6月,該所成立了調解室,聞星主動承擔起矛盾糾紛調解工作。“要把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的事當成家事,想盡辦法化解矛盾糾紛。”聞星說,調解矛盾時,他有“獨門絕技”——三字訣:“一笑”緩解氣氛,“二聽”了解緣由,“三嘮”擺事實、講道理。
“我們這一帶的鄉親,沒有不認識聞星的,調解室就是我們街坊鄰居‘說理’的地方!”特根拉村村民阿不來提·穆塔力甫說。
調解室自成立以來,已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20余起,調解率達100%。與之對應,古江巴格鄉派出所轄區各類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實現“兩連降”。
“每一次成功調處的背后,都是民警們肯鉆研、勤思考、主動作為的結果。”古江巴格鄉派出所所長麥提尼亞孜·艾麥尼亞孜說,民警們經常走街入戶與鄉親們拉家常,轄區的人和事他們都清楚。
和田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馮紅偉說:“強化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是關鍵,派出所調解室實現了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不上交、不激化,把‘死結’變成‘活扣’,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