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克斯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社會治理源頭上下功夫,優化調解資源,延伸基層調解組織觸角,全面推進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不斷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多元排查化解的能力水平,筑牢矛盾糾紛“防火墻”,營造和諧、平安的社會環境。
“握完手以后還是好姐妹,要好好相處,互相照顧。”11月20日,在特克斯縣呼吉爾特蒙古族鄉多勒肯村努·新卡調解室內,村民孟女士和才女士因為家中孩子的問題產生了矛盾,經努·新卡現場為兩人既說情理,又講法律、擺道理,最終孟女士和才女士握手言和。

“努·新卡是法律明白人,有啥事情我們過來找她,我們相信她。”特克斯縣呼吉爾特蒙古族鄉多勒肯村村民才某說。

努·新卡是多勒肯村一名有著十多年調解工作經驗的老調解員,她既懂法律政策,更熟悉社情民意,在群眾中享有較高的威望。2018年努·新卡家被評為伊犁州“最美文明新風家庭”州級文明家庭戶、2018年榮獲第四屆州級誠實守信道德模范,2022年她榮獲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范。為傳承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大人民調解工作力度,呼吉爾特蒙古族鄉于2021年1月找到努·新卡,詢問能否將調解室設在她家,樂于助人的努新卡當即答應,于是努·新卡調解室正式掛牌成立。“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糾紛,實現矛盾不上交,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特克斯縣呼吉爾特蒙古民族鄉多勒肯村調解員努·新卡說。

自努·新卡調解室成立以來,努新卡調解室由一個人調解,變成了團隊調解,村里的18個“愛心媽媽”團隊也加入了調解團隊。努·新卡調解室也從1人變成19人的調解團隊,有了團隊的加持,努·新卡調解室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起到了調解一起影響一片的效果,成功調解婚姻家庭、贍養、農牧業生產、鄉鄰等各類矛盾糾紛100余件,遇事找“努·新卡”、糾紛想“努·新卡”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一句口頭禪。
有了自努·新卡調解室的成功經驗,特克斯縣積極挖掘民間資源,先后在15個村(社區)創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個人品牌調解室,及時有效把基層社會治理延伸到“神經末梢”。調解員全部為具有豐富的鄉村工作經驗、熟悉了解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善于處理疑難復雜案件的村干部、鄉村賢達、優秀黨員、模范等,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業務熟、情況熟的特長,通過“家門口調解”和“坐堂接診”的方式,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糾紛不上交,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
11月20日下午16時,在特克斯縣特克斯鎮霍斯庫勒社區丁力努爾調解室內,丁力努爾·毛蘭正在調解一起婆媳矛盾。居民阿某和兒媳婦因孩子的照看問題爆發沖突。見此情況,丁力努爾先是認真傾聽婆媳“互吐苦水”,安撫雙方情緒。待情緒穩定后,對婆媳二人進行調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二人充分認識到因為一些生活中的“雞毛蒜皮”而引起“大糾紛”,有損家庭和睦和形象,還勸導雙方要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包容。最終,在雙方都作出讓步,婆媳關系和好如初。

特克斯縣特克斯鎮霍斯庫勒社區居民阿某說:“一般我們這種矛盾也不好意思找家里的長輩或者其他親戚們,丁麗努爾一直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也是鄰居,這次經過她的調解,我們婆媳關系得到了調解。”
丁力努爾·毛蘭對轄區情況了如指掌,也是一個社區愛心媽媽,很多婦女喜歡找她聊天談心。為發揮丁力努爾的“和事佬”的作用,社區在丁力努爾家中創辦調解室,自丁力努爾·毛蘭調解室成立以來,那里有糾紛,就有丁力努爾·毛蘭的調解雙方的聲音。

“我跟這里的鄰居都是知根知底,關系特別好,他們遇到問題找我,我就多牽線溝通,給他們滿意的答復。”特克斯縣特克斯鎮霍斯庫勒社區調解員丁力努爾·毛蘭說。
“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和發揚新時代的‘楓橋經驗’,努力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矛盾糾紛調解室,實現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不激化,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特克斯縣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任春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