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聞問切’工作法是我們根據轄區實際,自己探索研究出來的,即望出矛盾發生點、聞到糾紛導火索、問清雙方全訴求、切入調解化糾紛。”溫泉縣公安局博格達爾派出所所長啟米迪介紹。派出所自2022年3月,探索推行了“望聞問切”工作法,為基層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大爺大媽,你們別吵了,有啥情況給我說。”11月16日,博格達爾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求助,稱兩位老人在路邊發生爭執。民警趕到現場勸解,兩位老人在調解后喜笑顏開。
博格達爾派出所總結歷年矛盾調解的情況,“望”字入手,研究分析轄區矛盾易發生、常發生的區域。科學布控街面巡組,進行重點區域巡邏、走訪,確保第一時間發現情況。不僅如此,派出所還組織警務室民警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提示群眾有情況及時向公安機關反饋,確保民警第一時間“望”到矛盾發生點。
11月9日,轄區某市場入口處,兩名群眾發生爭執,民警接到附近商鋪求助后,立即趕往現場調處。民警得知,易先生和蔡先生因門口存放的牛奶發生爭執,互不相讓。“吵了半天,就因為一箱牛奶,你們兩人覺得合適嗎?”民警將兩人引導至警務室調解。
經核實,易先生將牛奶遺落在附近店鋪內,誤將蔡先生手中的“同款”當成自己的牛奶。解除誤會后,雙方握手言和。

“處理矛盾糾紛時,我們要求民警由‘聞’字入手,悉聽全貌,而不是盲目去調解,弄巧成拙。”啟米迪說,平日里要求出警民警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掌握所有的細枝末節,做好記錄,追溯矛盾源頭“導火索”,確保調解工作在全面知曉的基礎上開展。除此之外,還要理清雙方的訴求,盡量滿足雙方意愿進行調解。
11月3日,轄區李先生和艾先生因門口垃圾堆放問題產生糾紛,民警了解到艾先生總喜歡把垃圾暫放在家門前,但這種行為卻引起了住在對門的李先生的不滿。
“每天出門,都能聞到一股垃圾的酸臭味,我的要求很簡單,至少家門口不能有異味吧!”面對民警的詢問,李先生表示。
“我們老兩口年紀大了,上下樓也不方便,垃圾箱又太遠,我們也不想啊!”艾先生表示了自己的難處。民警得知情況后,立即協調社區工作人員及小區物業對此情況進行研究,最終決定在艾先生門前的公共區域內放置封閉式環衛垃圾桶,有效隔絕垃圾異味,小區物業將按時進行清理。隨著調解的結束,雙方互相熟識,偶爾也會互相幫忙。

“轄區的矛盾糾紛很多都是這樣的小事,但處理不好,極易引發其他問題,所以我們要求民警必須主動‘切’入調解。”啟米迪介紹,做調解工作要把握好切口和方法,準備工作做足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釋法,對調解更為有效。
10月下旬,阿先生和朋友在轄區某燒烤店相聚飲酒,朋友因醉酒踢倒了鄰桌張先生的白酒,導致酒瓶碎裂。雙方因賠償問題產生糾紛,正在附近巡邏的啟米迪趕到。
雙方打算息事寧人,但眼神中的不滿情緒卻被民警看到。為防止矛盾再次發生,啟米迪將兩人引至包間進行調解。“我們都不吵架了,為啥還要調解?”張先生不解地問道。“氣還沒消,那哪能行啊!大家心里都不藏事,有啥就說出來!”經過啟米迪一個多小時的勸說,雙方承認錯誤,互相致歉。
據了解,轄區群眾對博格達爾派出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滿意率達99.7%,博格達爾派出所將繼續用實際行動踐行“楓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