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是政法綜治工作實踐中產生并不斷創新發展的治理智慧。“近年來,吐魯番市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完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城鄉矛盾糾紛調處能力、風險防范能力和服務群眾能力不斷提高。今年以來,共排查矛盾糾紛3464件,化解矛盾糾紛3370件,調處率達97%,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了基層。三年來,吐魯番市的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列全疆第一,筑牢了群眾安居樂業的基石。”11月6日,吐魯番市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宏超向記者介紹說。
解開心結 根源上化解糾紛
“當下群眾訴求多元,處理矛盾糾紛要合法、合理又合情,才能做好調解工作,不讓矛盾升級。”8月28日,高昌區葡萄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帕爾哈提·帕拉提說,葡萄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通過一站受理、分流轉辦和定期回訪的工作模式,從心結解開、根源上化解糾紛。
“他說沒有欠條,拒絕還我們錢!”不久前,阿某弟媳婦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2015年自家房拆遷,得了一筆拆遷補償款。當時哥哥阿某想蓋房子,借了弟弟玉某35萬元款。因是一家人,當時也沒有打欠條。
“錢暫時不還也行,總得打個欠條吧。”后玉某妻子要求阿某打欠條,阿某不同意,玉某妻子便通過社區反映到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
阿某見到社區干部和人民調解員時,表現得傷心又憤怒:“我是欠了弟弟的這筆錢,你們錄音、錄像都行,我不同意打欠條。”
矛調中心將糾紛從一般矛盾升級為復雜矛盾,調解力量也由人民調解轉為多元調解。帕爾哈提·帕拉提、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和政法工作者參與調解,弄明白了問題所在。
“弟弟玉某從小是我帶大的,現在又常年不在家,他家的大事、小事我都關心的呢,借的錢我承認,家務事反映到社區,對我也太不尊重了。”阿某說。
一定要解開阿某心結,事情才好辦。帕爾哈提·帕拉提向阿某解釋,借錢打欠條是有必要的,雖然兄弟借款是家人相互幫忙,可借款沒有欠條,一旦產生糾紛,涉及兩個家庭的矛盾。阿某聽后打開了心結,表示愿意用自家房子拆遷費還錢,并給弟媳婦寫了借款欠據。
高昌區葡萄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將矛盾糾紛按照一般、復雜和重大程度分類,分別對應人民調解員、專業人士、政法部門及負責人參與多元調解。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成功調處矛盾糾紛104件。
今年,吐魯番市印發了《關于健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固化為長效機制,形成了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支撐、司法調解為保障的“三位一體”大調解工作體系,該市組建人民調解組織313個,專業調解室29個,行業調解委員會27個。
下“先手棋”預防性了結爭端
吐魯番市是有名的瓜果之鄉,每到瓜果豐收季節,是涉瓜涉農矛盾糾紛最集中的時候。
年初,吐峪溝鄉堿灘坎村村民賀文革承包了80畝地種植哈密瓜,并與河南客商劉某達成了口頭銷售哈密瓜協議,劉某也交了購瓜的定金。前不久,劉某以哈密瓜質量有問題,要求賀文革退還全部的哈密瓜收購定金。由于沒有書面協議,雙方產生糾紛。
賀文革向堿灘坎村(社區)求助,在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網格中心主任徐斌的調解下,賀文革與劉某按鄉里購銷合同模板文本制作、達成哈密瓜收購協議,賀文革將80畝地哈密瓜以36萬元的價格銷售給了劉某。
每年5月中旬、9月下旬,是吐峪溝鄉萬畝哈密瓜的采收旺季。近年以來,該鄉下好“先手棋”,針對哈密瓜購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買賣合同糾紛提前謀劃部署,邀請鄉法律顧問共同參與擬定購銷合同模板,讓轄區的哈密瓜種植大戶推廣使用。
“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網格中心主任作為聯系瓜農與客商的中間人,在預防和減少哈密瓜購銷糾紛中發揮著關鍵作用。”8月28日,吐峪溝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齊忠說,今年哈密瓜購銷過程中購銷糾紛大幅下降,僅發生12起并全部當場化解,同比下降75%。
吐魯番市始終堅持把源頭預防作為化解矛盾糾紛的最關鍵一環,把普法宣傳作為預防矛盾糾紛的重要手段,組織專業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等進入田間地頭,向群眾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供法律咨詢,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思維,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全市法官、檢察官、法律服務工作者、法律顧問下沉村組1640人次,提供法律宣傳860場次,提供法律服務1090余次,指導協助解決糾紛260余件。
貼近服務 萌芽時解決問題
“村里設的七個網格有了調解點后,不管在點上還是在糾紛現場調解,都在家附近,省時省力。”8月18日,托克遜縣伊拉湖鎮郭若村村民艾克帕爾·阿木提說。
“我不是故意把水引到你玉米地里,我也不知道晚上會刮風,我也沒辦法呀!”8與18日,在郭若村第七網格調解點,村民加某和薩某因糾紛爭論起來。第七網格網格員、調解員李軍立即介入兩人之間控場調解,通過對雙方當事人的引導,薩某同意在加某玉米收割時,自己出力幫助收割作為補償,糾紛得以調解。
托克遜縣伊拉湖鎮郭若村秉持惠民利民服務理念,創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依托網格精細化服務模式,調配調解力量和資源進網入格,在鎮、村網格中心設立調解室,由常駐法官、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士參與調解復雜矛盾糾紛,主要調解村里難事、調解點無法調解的糾紛;網格調解點設在老黨員、網格(長)員家里,由老黨員、網格(長)員或法律明白人擔任調解員,主要調解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等一般性糾紛。
“郭若村是‘風城楓橋’品牌創建試點村,通過調解室+調解點的模式,將調解送到家門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今后還將繼續探索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為群眾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調解服務。”日前,伊拉湖鎮黨委委員、政法書記黃偉偉說。
近年來, 吐魯番市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和網格員作用,在網格內發現、化解的矛盾糾紛達到矛盾糾紛總量的85%以上,網格成為了矛盾糾紛防范化解的第一道防線。
訴源治理 源頭上減少糾紛
“針對案件受理不斷上升的現實,我院進行了機制革新、理念更新和模式創新,走出了一條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引領溯源治理新路子。”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李光勝說,該院選配了40名法律知識扎實、善于化解糾紛的法官和司法輔助人員進駐工作站,與村(社區)干部等基層力量共同排查矛盾糾紛、開展訴前調解,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消除在源頭。
近年來,高昌區法院堅持“關口前移”,該院把訴源治理工作站作為開展訴源治理工作的前沿和堡壘,在轄區91個村(社區)建立了102個訴源治理工作站,實現了“一村一站、村村有站”,形成了全域覆蓋、轄區無死角的非訴化解網絡。
今年以來,高昌區法院將高昌街道管轄社區的人民調解員錄入法院調解平臺,落實個案補貼制度,極大地調動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
高昌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趙春華告訴記者,該項工作開展以來,為加強與調解員溝通聯系,高昌區人民法院在友誼巷社區打造示范點,成立“早日古麗調解室”,短短一周內工作室就調解成功6件案件,“以點帶面”“以示范帶全盤”,迅速激發訴源治理工作站活力和作用,不斷提升訴源治理工作質效。
吐魯番市兩級法院不斷創新司法服務方式,探索創新、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建設訴源治理工作站、創建“無訟”鄉鎮、打造“楓橋法庭”,切實從源頭預防矛盾、化解糾紛。截至目前,該市已建立269個訴源治理工作站,實現了鄉鎮、村(社區)兩級全覆蓋。創建無訴鄉鎮1個、“楓橋法庭” 3個,在4A級以上景區設立旅游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9個,全市人民法庭共調解各類案件107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