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要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統一部署,在全區內加快智慧法院建設步伐,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需求,給各族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新技術與司法工作實現深度融合
智慧法院是什么樣的?智慧法院建設給審判工作帶來哪些變化?近日,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走進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尋找答案。
在法院二樓一個法庭入口門楣上,“互聯網法庭”幾個字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互聯網法庭與傳統意義上的法庭到底有什么區別?
“全院現在有37個法庭,全部按照這個標準建設。這個法庭只是一個縮影。”烏魯木齊市中院信息技術處處長吳波介紹說。
除了傳統法庭的庭審記錄、庭審錄音錄像、證據展示這些功能以外,互聯網法庭被賦予新職能,其中之一就是互聯網開庭。
“按照以往庭審方式,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在本地的情況下,法院才能排期開庭,現在無論雙方在哪里,都可以在一個最有效的時間進行開庭。”用吳波的話說,互聯網開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于庭審的制約,讓雙方當事人參與訴訟變得更自由了。“雙方只要約定好時間,就可以通過手機端進入庭審現場。”
過去,庭審記錄都要依靠法庭書記員打字記錄,現在依靠系統自動識別。雙方當事人只要設定好角色,系統就會自動把雙方當事人的話記錄轉寫。漢語、維吾爾語自動識別的正確率達95%以上。
這一科技手段破解了傳統庭審模式中庭審時間受書記員打字速度制約的難題,當事人及代理人能夠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辯論,整個庭審過程更加流暢。
同時,該系統能夠實現多語種(漢維哈)文書之間的快速文本互譯,原本需要1至兩天才能完成翻譯的少數民族文字裁判文書,現在只需6至10秒就可以完成初步翻譯,極大減輕了司法業務中的文書翻譯工作強度,既提高了翻譯效率,也為案件訴訟和司法公開提供了有效技術保障。
當然,智慧法院建設不僅僅包括智慧法庭建設,在烏魯木齊市中院,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為群眾便捷訴訟提供了支撐。吳波告訴記者,“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智慧法院建設就是要讓百姓感受到司法速度與溫度”。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成為現實
其實烏魯木齊市法院的智慧化建設是新疆智慧法院建設的一個縮影,2019年是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之年。全國各級法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3.0建設部署,全面深化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疆法院加快了智慧法院建設的步伐。
“為什么要推進智慧法院建設?一方面是人民群眾多元化司法需求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審判工作現代化的需求。”新疆高院信息技術處處長劉瓊告訴記者。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經過幾年建設,新疆智慧法院建設從1.0版升級到了3.0版。
“1.0版是以流程構造為核心,各級法院主要是搭建審判流程系統;2.0版是以網絡連通為核心,推進四級專網建設;3.0版是以數據匯聚為核心,實現全國法院數據匯聚到最高法大數據管理和服務中心。它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三全’(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在劉瓊看來,智慧法院建設的迭代升級,全面增強了新疆法院解決糾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
2020年2月7日,這個日子劉瓊記得特別清楚。當天青河縣人民法院組織了自治區內第一次互聯網庭審,這也被看作是新疆智慧法院創新建設階段性成果的一次展現。
從1.0升級到3.0,不僅僅是技術的簡單升級。在與劉瓊的交談中,她多次提及“現代化法院”。
那么,現代化法院應該是一個什么樣子?劉瓊用“高效率低成本”6個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現代化法院應該是一個高效運轉的法院,數據在線上跑的同時,也保證了數據質檢能力的全面提升,這些數據廣泛用于審判管理的質效分析。”在新疆高院信息中心,劉瓊指著前方的一塊大顯示屏告訴記者,所有數據與行政公文通過在線流轉,實現與最高法院刑事案件延審、知識產權案件上訴、電子卷宗調閱等業務協同應用。
而另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科技化和現代化為公正司法裝上智慧引擎,讓群眾充分享受“指尖訴訟”的便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期盼成為現實。
“對于當事人來說,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通過任何一個互聯網在線服務平臺進入,即可實現立案、繳費、送達、鑒定、調解、庭審等20多項訴訟服務事項全鏈條在線服務、便捷網上辦理,隨域接入、即時服務,讓更多訴訟參與人享受到智慧法院帶來的便利。”劉瓊介紹說。
對于智慧法院下一步發展方向,劉瓊告訴記者,2022年底,智慧法院4.0版總體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到2025年底在得到普及推廣和深化完善。“結合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4.0版將深化人工智能與法院業務的深度融合,為各類司法業務用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
打開電腦或手機,只需要動動手指或點擊鼠標,立案、查詢、繳費全搞定;庭審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只要有網絡,庭審就能進行;語音智能識別系統,只需動動嘴,庭審筆錄自動生成;“訴訟微保全”上線,實現法院業務平臺和保險機構擔保數據共聯共享……在烏魯木齊縣人民法院、烏魯木齊市中院、新疆高院,記者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智慧法院建設給法院審判工作帶來的變化。
說起新疆法院智慧建設,新疆高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志豪告訴記者,近年來,新疆法院搶抓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機遇,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根本目標,信息化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有力保障了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2019年開始,新疆高院啟動“一個中心、十大系統”的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以最高法多元訴訟服務指導中心為核心,緊緊圍繞當事人關注的立案難、見法官難等頑瘴痼疾,全力搭建中國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在線服務)、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人民法院送達平臺、12368訴訟服務平臺等,將在線訴訟服務平臺建設作為惠民利民便民的抓手,流動的數據、流暢的體驗,給各族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新疆法院將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這個主題,把智慧法院建設作為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需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為司法賦新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周志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