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一早,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四隊,一股牛糞味飄來,引發一起糾紛。
此時,一輛車身上掛著“流動調解車”字樣的警車“尋味”而來。車子剛停穩,王某和徐某就爭著拉車門,請民警蘭會龍主持公道。
王某和徐某是這場“氣味戰”的受害人。當天一早,兩家人再次被臭氣熏天的糞味熏醒。于是,兩人結伴,再次去找養牛場主人王某某討說法。
三家人本是鄰居,但自從王某某養牛場的污水亂排后,三家人多次為此事鬧紅了臉。
當天一早,精河縣公安局八家戶派出所民警蘭會龍接到王某的電話:“蘭警官,今天這事你管不管,你不管,我們就把牛圈砸了。”
“管,我馬上到。”掛了電話,蘭會龍打算開流動調解車前往,這幾個人的糾紛也讓他頭疼,之前他就為這事吃過王某某的閉門羹。就在他急得直撓頭時,突然一拍腦門說:“有了。”他隨即撥通了八家戶“鄉賢”調解員馮彪的電話,一同前往調解現場。
今年9月,精河縣公安局八家戶派出所與八家戶農場調解中心聯合探索24小時輕微治安糾紛化解模式,創新設置了24小時流動調解車,哪里有糾紛,就拉著調解員服務去哪里調解。
二人到現場,分工協作。
王某和徐某拉著蘭會龍評理時,馮彪下車查看現場。從王某某家到王某、徐某家100多米的路上,從養牛場排出的污水隨處可見,他走走停停用手機拍照取證。
“走吧,我們找主人討說法去,別在門口鬧了。”馮彪胸有成竹地對大家說。
進門前,馮彪給蘭會龍使了個眼色,“他說情,我說理。這是我倆的老暗號。”蘭會龍心領神會。
進院后,看到王某某,王某和徐某不依不饒。蘭會龍急忙上前說:“咱們是來講理的,不是鬧事的,你倆要是想鬧,我可有權管。”
“行,我們聽你的,你說這事咋辦?”王某問。
看見王某和徐某又來找茬,王某某氣不打一處來,他說:“我養牛做個小生意,咋就這么難,誰家圈里沒有味兒,就你倆鼻子尖。”
口舌之爭一觸即發。
蘭會龍忙岔開話題,帶著大家到棚圈里轉轉。轉了一圈,大家很快找到癥結,糞太厚,清理不及時,排污口堵上了,導致污水橫流。
此時,蘭會龍采取“背對背”調解,他和馮彪分別給雙方做工作。蘭會龍搬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六條,他對王某某說:“ 這一條講的是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馮彪也拿出手機拍下來的證據給王某某看,然后語重心長地說:“冤家宜解不宜結,都是多年的好鄰居,你這么做也說不過去啊。”
聽罷,王某某自知理虧。他倒出實情:“其實,這味熏得我也難受,我就是堵一口氣,他倆每次來都吹胡子瞪眼,索性我就不管了。”
另一邊,馮彪又對王某和徐某說:“遠親不如近鄰,王某某有錯在先,可你倆每次氣沖沖地來算賬,言語過激有理也吃虧。有話好好說。”
很快,在蘭會龍和馮彪的調解下,王某某拿出家里的長凳,大家各坐一邊,心平氣和中化解了糾紛。王某某承諾當天就清理圈里的糞,主動向王某和徐某道歉,王某和徐某也諒解了王某某,并表示一起幫忙。
八家戶派出所所長曹錦介紹,自9月以來,派出所利用“流動調解車”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22起,實現了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并形成閉環治理。
馮彪告訴記者,“流動調解車”上印有預約電話,群眾可以隨時與民警、“鄉賢”調解員聯系,我們同時提供上門服務、招手即停、就地調解等新做法,極大地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達到了“案結、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