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當記者來到鞏留縣“一站式”矛盾調處中心蘇輝軍個人調解室時,蘇輝軍正在調解一起借貸糾紛。
鞏留縣居民亞某平日靠放牧為生,前幾年,他從信用卡里刷出2萬余元,但遲遲沒有還款。多次催要無果后,銀行找到了蘇輝軍,請他幫忙調解。
“我不是故意不還款的,前幾年確實很困難,加上別人也欠了我的錢,所以我沒有能力還。”亞某說。
蘇輝軍翻看了雙方提供的證據和材料,說:“當初辦理信用卡時,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都列得很清楚,你也簽了字,因此銀行向你催要欠款是完全合理合法的,這點你認不認可?”
“我認可。”亞某說。
“好。你看,因為你確實有困難,前幾年銀行也放寬過你的還款時間,但欠的錢總是要還的。剛才銀行代表的話你也聽到了,只要你一次性還清貸款,或者達成分期還款的調解協議,他們就不再去起訴你。你也給他們一個痛快話,怎么辦?”蘇輝軍說。
“我先還一筆,后面的我分期還,爭取一年內全部還清。”亞某說。
制作調解書,聯系縣人民法院進行司法確認,亞某和銀行的糾紛暫告一段落。
“又解決了一起糾紛,感覺真好。”蘇輝軍感慨道。
2003年,蘇輝軍來到鞏留縣東買里鎮擔任人民調解員,此前,他曾在法院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法律知識和矛盾糾紛調解經驗。
在人民調解員的崗位上,他如魚得水,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調解中,他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工作方法,那就是“以法示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每次拿到案件,蘇輝軍都會先分析案情,確認雙方都沒有違法行為后,找曾經調解過的或者身邊的類似案例,向當事人以案說法。
聽了相似案例的處理結果,當事人開始思考自身情況,而此時,蘇輝軍已經開始了下一步——以情動人。“絕大多數當事人以前關系都很好,要么是親人、愛人,要么是發小、朋友,我要做的就是修復他們之間因糾紛而破裂的感情。”蘇輝軍說。
前兩步完成后,蘇輝軍開始最后的調解。他把所有問題都擺在臺面上,提供一些解決方案,雙方坦誠相對,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得到化解。蘇輝軍再從中調和,雙方往往都能重歸于好。
現在,蘇輝軍的名聲隨著當事人的口口相傳越來越大,“有矛盾,找老蘇”已成為當地人的第一選擇。
名氣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為了能更好地服務群眾,蘇輝軍潛心學習各項法律法規,只為能用專業的知識讓每一名慕名而來的群眾感受到公平公正。
成為人民調解員以來,蘇輝軍成功調解3000余起矛盾糾紛。2013年,他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先后三次被伊犁州司法局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員”,多次獲得鞏留縣司法局授予的“優秀法律服務工作者”“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回顧20年的人民調解工作,蘇輝軍的眼睛里閃著光,“如果加上在法院的10年,我已經從事法律服務工作30年了,每一次群眾帶著矛盾來,帶著滿意走,我都感到付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