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羅斯,回去一趟不值當,法官通過‘云’開庭跨境審理,把揪心事兒都解決了!”10月30日,身處莫斯科的商人周某表示,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跨境調解,不但解決鬧心的糾紛,還保住了他的誠信。
阿拉山口口岸是集鐵路、公路、管道、航空四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國家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一類口岸。如何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向中外企業提供高效的司法服務,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當地可下了不少功夫。
“在我們中心,法律服務實現了全覆蓋!”阿拉山口綜保區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楊文娟告訴記者,今年3月,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牽頭搭建了“1+1+ N”的矛盾糾紛多元調解平臺,通過多措并舉,多點發力,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楊文娟介紹,該平臺以訴訟服務中心為基礎,以涉外糾紛調解中心為重點,設立法官工作室,消費者權益保護、非公經濟法官工作站,通過“云視訊”可視化線上調解平臺等調解站點,引入商事調解組織、行業協會、公證機構、仲裁委員會等非訴調解相關機構,入駐專職調解員、律師、仲裁員、公證員等工作人員,構建多語種參與的多元調解格局。截至目前,已訴前調解物流代理、貨運服務等涉外糾紛12件,調解成功率達90%以上。
“活干完本應該支付全部勞務費,沒想到就給了20%,剩余的拖了兩個月,還好阿拉山口綜保區黨群服務中心提前介入,幫我們解決了難題。”10月29日,在阿拉山口跨境電商產業園內從事隔墻板安裝的工人王鐵彥,想起前不久順利拿到的7萬多元勞務費感慨地說,有這樣全面的法律機構守護著,大家在這里攬活很安心。
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建新表示,為全方位服務跨境企業,法院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聘請國際貿易、海關、檢驗檢疫、鐵路運輸等領域10名專家學者搭建“智庫”,對涉及跨境電子商務主體認定、電子合同效力、跨境電子支付、知識產權保護、安全保障與爭議解決等重點領域的法律問題,進行前瞻性、預判性調研,同時建立領導干部包聯、走訪電商企業制度,召開跨境電商企業座談會,詳細掌握相關企業經營現狀、司法需求,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法律咨詢30余人次,筑牢企業健康發展“防火墻”。
“做好涉外司法服務必須多部門相互協作,齊頭并進。”阿拉山口海關副關長王泉表示,今年以來,阿拉山口海關與人民法院簽訂了《加強司法審判與海關行政執法協調配合備忘錄》,構建一體化通關模式下執法協作機制,全力服務國家能源、物資運輸大通道。
此外,阿拉山口市人民法院還與武漢鐵路運輸中級法院簽署《關于建立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司法協助機制的意見》,推進共商共建共享的糾紛調研機制,挖掘保障、助推對外開放、邊貿發展和口岸經濟的司法服務著力點,為中歐班列運輸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司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