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托克遜縣堅持黨建引領,建設美好文化共同體,打造多元文化陣地,設置文化體驗場景,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吸引群眾沉浸式接受文化熏陶,持續提升基層治理軟實力。
打造文化實體陣地
育賢心
“我每天上下班路上能見到好幾處孝善文化宣傳標語,每遇見一次我就默讀一遍,潛意識我就聯系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以前老是嫌婆婆管得多,現在意見不同的事上我慢慢開始主動讓著她,沒想到我們婆媳關系變得親密了。”10月24日,托克遜鎮天泉社區居民張女士告訴筆者。
天泉社區轄區不大,在轄區打造連片文化陣地就有十幾余處,目光所及之處遍布“文化風景”,這是托克遜縣文化氛圍打造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托克遜縣堅持黨建引領、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區域結合的原則,整合全域資源,構建縣、鄉(鎮)、村(社區)、網格等四級文化服務架構,形成多元文化遍地開花、連片覆蓋的文化建設格局。
在實體文化陣地打造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法治文化、孝善文化、本土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合呈現。
在加大文化舞臺、文化廣場、文化公園、文化館等文化專屬陣地新建、擴建、升級打造的投入力度基礎上,匯聚政府部門、企業、村(社區)、商戶等資源,在街巷打造獨特新穎現代化文化窗、文化墻、文化長廊、文化展示牌、文化宣傳欄、電子屏幕等陣地,采取圖片、文字、音頻、視屏兼容并蓄的方式,將文化“景點”延伸至每個角落,提升文化陣地的實質性效果,潛移默化將外在的文化范疇轉化為群眾內在的文明素養,引導群眾言有尺度、行有標尺、干有方向。
設置文化體驗場景
促共融
9月28日,伊拉湖鎮古勒巴格村邀請村民在黨群活動中心開展慶祝中秋節活動,各族群眾一起準備中秋盛宴、品嘗不同口味兒的月餅,暢談中華優秀文化,共同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現場氣氛其樂融融。
節日是文化傳播和傳承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托克遜縣以傳統節日為媒介,在春節、中秋節、古爾邦節、端午節、國慶節等傳統節日,打造慶祝場景、開展慶祝活動、拉動節日氛圍,讓群眾沉浸式感受各種節日的儀式感。
各鄉鎮、村社區依托黨群活動中心,在佳節邀請群眾開展集體慶祝節日系列活動,通過共同體驗節日傳統習俗、飲食文化、著裝文化、慶祝方式等,引導群眾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增強各族群眾中華文化共同體意識,促進相互了解和交流共融。
同時,結合本地民族特點、優勢資源,舉辦“杏花節”“哈薩克風情文化旅游節”“桑葚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文化節日活動,將當地自然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美食、歌舞、潮玩匯聚成當地特有的自然文化風景,打造鏈條式文化新場景,吸引了各族群眾前來互動體驗。
開展文化活動
提活力
發布報名海報、舉辦海選賽、晉級賽……近日,歷時一個月的托克遜鎮首屆“全民K歌”比賽圓滿閉幕,5名“唱將”在舞臺上向支持他們的粉絲揮手致謝,臺下歡呼聲連成一片,在廣場內外久久回蕩。
“今年以來,托克遜鎮舉辦了首屆‘農行杯’廣場舞比賽、首屆‘華帝·石榴杯’民族團結合唱比賽、首屆‘全民K歌’比賽等系列大型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場活動都有群眾踴躍參與、互動,這些活動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托克遜鎮黨委書記龍小剛說。
今年以來,托克遜縣堅持鄉(鎮)、村(社區)為主體、群眾受益的原則,在全縣開展規模不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
在鄉(鎮)層面,利用文化禮堂、文體廣場,邀請文藝院團或組織轄區社會文藝力量,定期開展文藝表演、才藝比賽、聯歡活動等大型文化活動,通過舞臺節目讓群眾展才藝、揚文化。
村(社區)層面,依托百姓舞臺、文化功能室、百姓夜校等陣地,根據群眾需求,適時舉辦實用技能培訓,加強法律政策、科學知識、實用技術等培訓,同時開展籃球、排球、跳舞、棋牌等健康向上的中小型文化娛樂活動,最大程度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在網格層面,打造文化大院、文化公園、文體活動室,引導鄰里常聚,開展貼近生活的“微”型文化活動,營造健康向上、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基層文化氛圍,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來,托克遜縣將黨建引領、民生實事、文化育人等工作融合,積極探索文化助力基層治理新思路,釋放出多元文化活力,全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與群眾共繪幸福‘同心圓’。”托克遜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雅各布·庫爾班說,如今,托克遜縣每個角落都成為了文化的沃土,有形有感的多元文化植根于風城大地,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遍地開滿嬌艷的“團結花”“和諧花”“文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