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沉甸甸、實打實的成效。如今,共建共商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新疆賽里木湖漁業生產的魚子醬端上芬蘭居民的餐桌已不再是空談。
新疆政法干警說:“一帶一路”不僅是發展之路、繁榮之路,也是法治之路。我們將用盡全力,以實際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護航“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布爾津縣委政法委 白涓杉
十年來,“一帶一路”讓新疆成為了對外開放的前沿,新疆也借助“一帶一路”走上了發展快車道。作為政法干部,我們要時刻牢記法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完善的法律和可靠的體制機制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也是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前提。我們要聚焦法治,不斷完善體制機制,讓群眾明白有法可依;要大力宣傳法治思想,讓群眾知道遇事找法;要提高黨員干部辦事能力,讓群眾解決矛盾糾紛高效便捷。相信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會讓“一帶一路”建設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
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委政法委 周霞
只有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快向前邁進。近年來,我國政法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執法司法合作,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維護“一帶一路”安全。作為一名基層政法干部,我們要強化“環境是金”理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變“管理員”為“服務員”,用為企為民的“真心”換取百姓辦事的“舒心”,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營造宜產宜業的發展環境。
吉木乃縣人民法院 古麗江·吐馬爾別克
新疆是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政法干警,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一帶一路”不僅是發展之路、繁榮之路,也是法治之路。我們要努力營造優質法治營商環境,保護國內外企業合法權益。要全面提升涉外法律服務能力,對國外企業準確使用法律法規。要不斷完善涉外商事法律適用規則體系,高效化解國外企業各類合同糾紛。要運用法治化手段促進信用制度健康發展,源頭遏制欺詐糾紛案發生。要積極回應“一帶一路”建設中外市場主體的司法關切的需求,使法治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和縣人民法院 阿力木·阿卜拉
作為一名刑事法官,我們既要有“膽”又要有“謀”,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學習、研究刑事犯罪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敢于擔當,捍衛公平正義,嚴厲懲治危害社會安全犯罪,依法堅決打擊“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發生的盜竊、詐騙、走私等犯罪行為。同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等法律“送”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履行法院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職責。
吐魯番市高昌區人民檢察院 馬麗紅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作為青年檢察人員,我們要堅持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不斷加強法律專業知識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業務能力精湛的青年干警,立足崗位、守正創新,要辦好每一個“小案件”,講好法治“大道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以實際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博樂市人民檢察院 徐麗
作為一名基層檢察人員,我深知自己擔負的責任與使命,我將在工作中能動履職,推動“四大檢察”和“十大業務”全面協調發展,辦好每一件司法案件,讓群眾在每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公正,維護好新疆穩定和諧的大好環境,為新疆經濟快速發展保駕護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伊寧市公安局 邵甜甜
作為政法干警,我們應倡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化解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產生的爭端,平等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同時,圍繞依法登記和服務管理工作,創新理念、加強指導,為其他參與國來華參加“一帶一路”合作項目提供便捷服務。
博湖縣公安局 阿里木
作為政法干警,我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一手抓打擊震懾,一手抓服務保障,全力當好“一帶一路”和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員”和“服務員”,為建設美好新疆貢獻力量。
木壘縣司法局 王會娟
護航“一帶一路”,要讓法治發揮“軟聯通”的重要保障作用。作為政法干警,我們必須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提供良好氛圍。要緊跟“一帶一路”建設的東風,擼起袖子,腳踏實地,緊跟時代步伐,秉持“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態度去完成好每一項工作;筑牢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讓中國司法繼續高揚風帆、破浪前行。
沙灣市司法局 王麗
作為基層政法干警,我們要做好企業員工的法律援助工作,組織法律援助人員深入企業開展公益法治宣傳,提高職工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知曉度,對企業農民工和困難員工申請的勞動報酬支付、勞動關系解除和請求社會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待遇等提供法律援助。要加強涉企法治宣傳,增強企業法治意識,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基礎性支撐,同時加大行政復議、仲裁案件協調調解力度,化解矛盾糾紛,減少企業訴累,降低企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