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一大早,23歲的帕孜萊提·艾麥爾前往阿克蘇市水韻就業服務站,坐在就業崗位信息顯示大屏前,細細查看滾動播放的用工企業信息,篩選心儀的崗位一一記錄下來。
對于帕孜萊提來說,水韻就業服務站就像自己的“娘家”,這份信任源自其今年2月遇到的一件煩心事。
因城市改造自家的房屋被拆遷,帕孜萊提和兩個弟弟這兩年一直住在阿克蘇市新城街道的親戚家里。今年2月,她和家人領到了位于阿克蘇市蘭干街道紅光社區的拆遷安置房,可房屋實際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以家里當前的經濟條件,難以負擔需補交的差額。
蘭干街道派駐水韻就業服務站負責人奧斯曼·吾麥爾走訪時得知了此事,通過上報商議,協調拆遷安置部門,及時為帕孜萊提一家更換了一套與合同約定同等面積的住房。今年8月,一家人在親戚朋友的祝賀下搬進新居。
可沒過多久,帕孜萊提意外摔傷,無法行走,奧斯曼回訪時看到她腿部腫脹十分嚴重,連忙送她去醫院治療。
“在奧斯曼大哥的幫助下,現在腿部的傷已經恢復了,我想重新找個工作,今天看到了好幾個銷售崗位,特別滿意!”帕孜萊提說,這幾個月,不管遇到什么問題,她都第一時間與服務站聯系,并得到妥善解決,這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安全感。
安居才能樂業。2022年4月,阿克蘇市成立水韻就業服務站,以黨委、政府領導、職能部門協作、基層組織跟進的模式,致力做好市域內流動人員穩崗就業、矛盾調處、訴求化解、困難幫扶等工作,讓“家”跟著人流動,讓流動人員住得下、融得進、能發展。
該就業服務站統籌市域流入、流出人員信息,打通流動人員服務“綠色通道”,一方面了解流動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就業意愿,建立技能清單,另一方面,加強與轄區企業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空崗信息和用工需求,建立崗位清單,向求職者動態提供用工信息。
53名來自各鄉鎮(街道)的派駐負責人,及時了解流動人員的困難訴求,依托協調配合機制,點對點提供服務。
同時,水韻就業服務站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機制,開設談心談話室、心理咨詢室,由專業律師和心理咨詢師輪流坐班,及時了解流動人員的思想困惑、家庭矛盾等,為其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開展法治教育、道德文化、健康養生等專題講座,設置民意征集箱、微心愿收集點,讓流動人員在外也能感受“家”的溫暖。
“我們還把市域內流動的黨員、團員就近就地納入黨團組織,積極組織開展 ‘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水韻就業服務站負責人劉希鑫介紹。
截至目前,水韻就業服務站已累計提供就業崗位7000余個,促進就業1.1萬余人次,為流動人員解決各類困難訴求260余件。
今年7月,約爾妮婭孜古麗·安外爾的丈夫想找份工作,一家人從阿依庫勒鎮搬至南城街道居住。可工作還沒找到,約爾妮婭孜古麗的丈夫就開始和朋友約飯喝酒,兩人多次因此爭吵。
南城街道派駐水韻就業服務站負責人買買提·賽買提得知消息,他前往約爾妮婭孜古麗家里了解其丈夫的就業方向,幫其聯系了一份廚師的工作,并囑咐其專心工作少喝酒,好好過日子。
10月13日,約爾妮婭孜古麗也前往水韻就業服務站,尋找就業機會。
“老公現在忙著賺錢,沒時間出去喝酒,我們感情也越來越好了,我也想出來賺錢,今天看到兩個保安工作很適合我,約好了明天就去面試。”約爾妮婭孜古麗對新生活充滿了希望。
阿克蘇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葉飛表示,阿克蘇市將建立健全市域內流動人員服務管理機制,切實讓流動人員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真正實現“錢袋子”鼓起來、“心窩子”熱起來、“腦瓜子”活起來,不斷為建設團結和諧文明富裕的美好阿克蘇市貢獻力量。